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 ![]() |
2.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060;
3.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广州 510060
艾滋病(AIDS)是HIV感染导致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我国的AIDS发病率逐年升高,当感染HIV后机体会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因此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2]。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作为一种微创、快速获得病理诊断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本文搜集42例临床疑似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相关资料,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临床疑似合并恶性淋巴瘤的AIDS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2岁,平均42.37岁。AIDS诊断均符合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AIDS诊断标准,抗HIV阳性,并经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AIDS实验室免疫印迹法确认。
1.2 仪器与方法超声采用Philips IU 22、GE Logig 9超声诊断仪。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采用巴德公司生产16G半自动型活检枪。①穿刺前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四项、CD4+T淋巴细胞计数;超声观察肿大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用探头轻压病灶观察是否可移动、有压痛、有内部回声流动等。②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选择最佳穿刺点及路径,常规消毒铺巾,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注射麻醉,在超声引导下活检针进针至肿大淋巴结边缘,推内针到淋巴结内部实质部位,后按下开关,外针自动发射,将组织切割入槽内。每例取材3~4针,每例标本长度≥5 mm视为取材成功,标本取出后置于无菌滤纸片上,一起放入盛有10%甲醛固定液的小瓶内,最后取得足够组织送病理检查。42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完整的淋巴结送病理学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制作四格表并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42例中,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40例取材满意,穿刺取材满意率为95.24%。42例病理诊断结果:恶性淋巴瘤32例(图 1,2);结核5例;转移性低分化癌2例;炎性反应性增生2例;Kaposi肉瘤1例(图 3)。32例恶性淋巴瘤中,Burkitt淋巴瘤(BL)2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
![]() |
图 1 男,52岁,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部分回声不均匀 |
![]() |
图 2 男,45岁,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不规则形中高回声,部分回声不均匀 |
![]() |
图 3 男,41岁,AIDS合并Kaposi肉瘤,颈部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中央髓质强回声消失或变窄呈细线状,皮质回声为不均匀的稍低回声、等回声,中部回声高于周边。CDFI示淋巴结内部血流较丰富 |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病理诊断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病理结果见表 1。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敏感度90.6%,特异度100.0%,准确率92.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76.9%。
表 1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病理结果 |
![]() |
42例穿刺活检后无严重并发症,未见瘢痕遗留;3例颈部皮下血肿形成,立即压迫止血10 min后血肿变小,1 d后血肿消失。病理活检8例出现局部伤口感染,经伤口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42例均有不同程度瘢痕遗留。
3 讨论AI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引起细胞免疫缺陷,促进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4]。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临床较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合并多脏器侵犯,就诊时常已发展至淋巴瘤中晚期。研究[5]表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与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AIDS合并的淋巴瘤95%为B细胞来源[6],大多数为高度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L,约占60%;其余中度恶性淋巴瘤约占1/3,主要为DLBCL[7];而临床上低度恶性淋巴瘤较少见。本组23例为BL,9例为DLBCL。
恶性淋巴瘤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等,多为中低回声,部分回声不均匀,CDFI超声示内部及周边血流较丰富,且以边缘血供为主。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较大,直径>30 mm,并可出现中央液化坏死[8]。2例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的超声图像与恶性淋巴瘤相似,来源于鼻咽癌。1例Kaposi肉瘤临床及超声诊断考虑为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中央髓质强回声消失或变窄呈细线状,皮质回声为不均匀稍低、等回声,中部回声高于周边。CDFI超声示淋巴结内部血流较丰富。临床发现AIDS合并Kaposi肉瘤者常合并皮肤Kaposi肉瘤[9]。AIDS患者出现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主要原因是机会性感染,病原菌多数为结核。结核病是AIDS最常见的合并症,AIDS患者患结核病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人[10],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淋巴结间回声强度不一致,由于淋巴结周边炎症粘连,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且易发生液化,致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大片细小点状回声漂浮的无回声区[11]。AIDS合并炎性反应性增生时病理表现为典型的淋巴滤泡形成及滤泡增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指淋巴结受到各种损伤和抗原刺激后,引起淋巴结内部分或全部细胞增生、结构改变及淋巴结肿大。AIDS患者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较困难,因此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已成为诊断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最直接的方法[12-13]。
韩峰等[14]报道349例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其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为88.0%。汪伟等[15]报道114例,其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为98.3%。本组42例,2例取材不满意,最终病理结果均为淋巴结核,穿刺取材满意率为95.24%。分析原因是所取组织区域为大量坏死组织,且取材过少导致无法明确诊断。因此,穿刺前要对病变区域淋巴结进行全面超声检查,以清晰显示淋巴门结构,以及淋巴结皮、髓质,可分别对淋巴结皮、髓质进行穿刺取材。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时,可借助CDFI超声在血流较丰富的部位穿刺取材。临床实践中应用超声声学造影也可提高穿刺取材的成功率。淋巴结中心出现大量坏死液化时可先抽尽脓液后再穿刺取材。但淋巴瘤病理诊断较复杂,当取材量较少时,不易作出病理组织学分型,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时临床多采用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本研究应用16G活检针适当增加取材量,可满足免疫组化及重复切片之用。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敏感度为90.6%,特异度达100.0%,其诊断结果与手术切除诊断效果相似,且并发症明显少于手术组[16]。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穿刺颈部淋巴活检术安全、有效、可行,用于AIDS合并恶性淋巴瘤诊断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朱晓红.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7): 106-107.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7.17.056 |
[2] |
李佳, 王俊杰, 周郁, 等. 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救治保障机制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9(6): 441-444. |
[3] |
王钧, 陈亮, 王健.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35): 93. DOI:10.3969/j.issn.1673-7555.2012.35.066 |
[4] |
彭文伟. 传染病学(第六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6.
|
[5] |
Ambinder RF, Bhatia K, Martinez-Maza O, et al. Cancer Biomarkers in HIV patients[J]. Curr opin HIV AIDS, 2010, 5: 531-537. DOI:10.1097/COH.0b013e32833f327e |
[6] |
Knowles D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IDS-related non-Hodgkin's lymphoma[J]. Hematol Oncol Clin Norh Am, 1996, 10: 1081-1109. DOI:10.1016/S0889-8588(05)70386-5 |
[7] |
Besson C, Goubar A, Gabarre J, et al. Changes in AIDS-related lymphoma since the era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Blood, 2001, 98: 2339-2344. DOI:10.1182/blood.V98.8.2339 |
[8] |
叶任高. 内科学(第六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640-648.
|
[9] |
Cannon M, Cesarman E. 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 virus an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related malignancy[J]. Seminars in onclolgy, 2000, 27: 409-419. |
[10] |
高祖美, 杨明强. 保山市2010-2015年间185例HIV阳性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9): 341-343. |
[11] |
吴碧君, 张舒眉. 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7(4): 249-250.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09.04.003 |
[12] |
Gani MS, Shafee AM, soliman IY. 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 ous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automated needle core biops yof abdominal lesions:effect on management and cost effective ness[J]. Ann Afr Med, 2011, 10: 133-138. DOI:10.4103/1596-3519.82080 |
[13] |
熊雅玲, 郝晶, 王辉, 等.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6(6): 594-595. |
[14] |
韩峰, 李安华, 邹如海, 等. 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比较[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10): 888-890. DOI:10.3969/j.issn.1002-0101.2008.10.008 |
[15] |
汪伟, 杨涛, 唐英, 等.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自动活检的应用价值[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0, 25(2): 149-151. DOI:10.3321/j.issn:0577-7402.2000.02.038 |
[16] |
朱建元, 张超学, 李俊.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7(5): 326-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