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微创埋线技术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穿刺定位中的应用 | ![]() |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1210
随着胸腔镜微创手术开展的日益增多,其不仅可明确诊断肺部小结节病灶,还可进行相应治疗。但其视野不如传统的开胸手术,且对直径<1.0 cm或超过脏层胸膜0.5 cm的肺部病灶,术中手指定位难度较大[1]。近年来我院应用德国宝雅的Hook-wire穿刺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进行术前定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穿刺针与中医的埋线针结构相似、使用方法类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肺小结节行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31~80岁,平均53.1岁。病灶直径0.4~2.2 cm,平均0.96 cm。结节距胸膜面最短距离0~4.5 cm,平均2.1 cm。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64排螺旋CT(Lightspeed VCT),德国宝雅医疗Hook-wire穿刺定位系统,规格20 G×100 mm。根据病灶位置,选取合适体位,体表放置自制金属定位线(图 1a)。使用MSCT对病灶局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00 kV,320 mA,层厚2.5~5.0 mm。根据病灶与体表的位置关系,确定穿刺部位,分析进针方向、深度,避开肋骨下缘、较粗大的肺部血管和叶间裂,尽可能选择垂直于胸膜面的最短直线进针。利用CT的激光准直仪和放置在体表的金属线进行定位、划线。退出CT检查床,局部消毒、铺巾,2例局麻后穿刺,69例直接穿刺。患者屏气,穿刺针快速刺破皮肤,后缓慢推进。再次CT扫描明确穿刺针的位置,刺中结节或结节周边(图 1b),将穿刺定位系统的金属线向前推送过标记处,金属线头端的钩状结构展开,锚定肺结节或周围的肺组织。缓慢退出穿刺套针,留置金属线,用剪刀剪去体表外金属线尾端。穿刺点包扎。最后行全肺CT平扫,了解有无气胸、病灶周围出血、皮下血肿等情况。CT扫描和穿刺时间10~30 min,平均13 min。患者随即送往手术室行胸腔镜手术。
![]() |
图 1 女,73岁,CT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胸腔镜手术,病理结果:微浸润腺癌 图 1a 自制体表金属定位线辅助定位 图 1b Hook-wire穿刺针刺中结节 |
2 结果 2.1 穿刺结果
71例中,68例均一次性穿刺定位成功,成功率95.8%,31例刺中结节,37例刺中结节周边;埋置金属线与病灶的最短距离0~16 mm,平均5.4 mm。1例穿刺3次,因进针过浅,造成较大范围气胸(图 2),CT复查和术中探查发现金属钩位于邻近结节的脏层胸膜处;2例术中发现金属线脱落至胸膜腔。71例中5例因肋骨、肩胛骨重叠,斜行进针(未能垂直穿刺)。
![]() |
图 2 男,55岁,穿刺后并发气胸。病理结果:错构瘤伴肉芽肿性炎 |
2.2 穿刺并发症
穿刺后复查CT,9例病灶周围或穿刺路径见稍高密度模糊影(图 3),提示出血,其中1例术前咯血约50 mL,余8例无临床症状。17例见穿刺侧气胸,其中1例肺压缩约30%,金属线远端钩住脏层胸膜,余16例气胸肺压缩<20%。穿刺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难以耐受的疼痛。
![]() |
图 3 男,64岁,穿刺针刺中结节灶,结节灶下方小片模糊影,提示并发出血。病理结果: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
2.3 手术结果
61例根据留置金属线的位置在胸腔镜下行患侧肺楔形或肺段、肺叶切除;1例金属线钩住脏层胸膜和2例金属线脱落者根据胸膜定位找到病灶,进行楔形切除;7例因胸腔镜术中出血较多干扰手术视野、胸膜粘连难以切除等原因改行开胸手术。
2.4 病理结果71例中,腺癌39例(6例原位癌,微浸润腺癌10例),鳞癌1例,转移性肿瘤1例,炎症10例,纤维结节8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7例,错构瘤5例。
3 讨论据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报道[2]:肺孤立性结节中,1.1%~12.0%为恶性,其中磨玻璃密度影恶性率高达59.0%~73.0%,以原位腺癌居多,部分微浸润腺癌和(或)浸润性腺癌,所以肺结节的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肺小结节病变除影像学(主要是CT检查)随访观察外,明确病变性质主要依靠CT引导的穿刺活检和胸腔镜手术。但对于直径<1.5 cm的肺小结节病灶,CT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率非常低,仅能依靠胸腔镜获得病理学资料,以明确诊断。对肺小结节病灶,尤其是直径<1.0 cm或超过脏层胸膜0.5 cm的肺部病灶,胸腔镜有很大局限性,术中定位困难,手术医师仅能根据术前的CT图像判断病灶的大致解剖位置,用手指和器械摸索,但由于肺萎陷后肺结节的解剖位置会改变,某些结节与周边肺组织的硬度相近,难以区分,术中定位困难[1]。
术前、术中的辅助定位技术也有多种,如注射亚甲蓝、三维成像导航、术中超声、核素粒子注射等,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亚甲蓝CT引导下注射操作简便、经济、损伤小,但缺点是病灶周围易出现较广泛的染色,混淆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范围,术前的CT图像与术中所见差异较大[3];术中超声对操作者要求高,对深部病灶定位困难,弥漫性肺气肿及肺大泡患者因肺组织难以完全塌陷,定位准确率更低[4];核素粒子则存在辐射危害。
Hook-wire是套针内装有金属线的穿刺定位系统。其头端有钩状特殊结构,穿刺到位后,向前推送金属线超过尾端的标记处,金属钩展开锚定在穿刺部位,以前主要用于乳腺的术前定位,1993年开始逐渐用于肺部病灶,但在国内应用尚不普及。对于肺小结节病灶的胸腔镜微创手术,Hook-wire的优势在于:CT引导下的穿刺定位方便快捷;留置的金属线可用于术中提拉肺组织,利于病灶的切除;方便病理科医师查找病灶;缩短胸腔镜手术时间。缺点在于费用较高,存在气体栓塞并发症的可能性,定位失败造成金属线脱落于胸膜腔。有学者[1]认为Hook-wire不适合肺部过深和过浅的病灶的定位,前者损伤大,后者易脱落。本组3例穿刺定位失败者均为病灶贴近脏层胸膜面。
Hook-wire穿刺定位系统与中医的埋线针结构相似,操作方法相近。中医的埋线技术可认为是针灸学的延伸[5]。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有自身的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虽治疗多体现在中药、针灸、推拿,但内容包括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理法方药、预防、预后等各个方面。对于肺部小结节的穿刺、埋置金属线,可认为是中医埋线技术使用领域的一种拓宽。笔者遵循中医埋线“两快一慢”的操作手法[6],快速进针穿破皮肤,以减轻疼痛;确定针尖与肺结节位置关系后,缓慢推送金属定位线,使其远端钩状结构完全展开,锚定肺结节周围组织,然后缓慢退出穿刺套针,即埋线的释放过程缓慢;最后针尖近皮肤时快速出针。
综上所述,CT引导下微创埋线技术对于胸腔镜术前穿刺定位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为胸腔镜手术提供精确定位。
[1] |
王通, 马少华, 闫天生, 等. CT引导下Hook-wire精确定位并微创切除肺结节[J]. 中国肺癌杂志, 2015, 18(11): 680-685. DOI:10.3779/j.issn.1009-3419.2015.11.04 |
[2] |
Wahidi MM, Govert JA, Goudar RK,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when is it lung cancer?[J]. Chest, 2007, 132: 94s-107s. DOI:10.1378/chest.07-1352 |
[3] |
郑骢翀, 俞同福, 刘希胜, 等. CT引导下Hookwire及亚甲蓝定位在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3): 33-35. |
[4] |
周银杰, 赵国芳, 沈海波, 等. 术中超声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3): 316-317.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6.03.019 |
[5] |
孙文善. 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医外治杂志, 2008, 17(2): 3-5. DOI:10.3969/j.issn.1006-978X.2008.02.001 |
[6] |
杨才德, 包金莲, 李玉琴, 等.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七)穴位埋线的基本技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7): 58-60.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5.07.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