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 Vol. 16 Issue (1): 62-64
0
经直肠超声与瘘管X线造影对肛瘘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PDF全文]
田婧1, 骈林萍1, 王飞1, 周舟2, 常为伟3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0;
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与瘘管X线造影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肛瘘患者分别行经直肠超声和瘘管X线造影检查,观察肛瘘的内口、主管及其与周围肌肉的关系;并追踪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1例直肠超声示32例内口及瘘管明确,共41个内口,43个主管。X线造影检查示21例直肠内见对比剂显影,瘘道内口与肛管相通,共24个内口,25个主管,26个窦道;手术结果示41例中33例为单纯性肛瘘,8例为复杂性肛瘘,共50个内口,51个主管。术前经直肠超声对内口及主管的显示率分别为82.0%、84.3%,高于瘘管X线造影对内口及主管的显示率(48.0%、49.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经直肠超声和瘘管X线造影检查各有价值,瘘管X线造影可作为经直肠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直肠瘘    超声检查    瘘管X线造影    

肛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瘘管X线造影、经直肠超声、CT、MRI检查,明确肛瘘的内口及瘘道与周围肌肉(特别是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尤为重要。笔者对比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1例肛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结果,以评价经直肠超声与瘘管X线造影2种检查方式的不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9~61岁,平均(38.0±12.1)岁。临床表现以肛周反复肿痛、破溃流脓为主。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立HI Vision Ascendus超声诊断仪,其中360°新型直肠电子放射状探头频率5~10 MHz,高频探头频率5~13 MHz。患者在检查前1 h行清洁灌肠,采用膀胱截石位确定方位,肛管前正中位作为12点,后正中位作为6点,左、右正中位为3点和9点[1]。取左侧卧位,先检查肛门周围皮肤,有无明显外口,探头涂耦合剂,用避孕套隔离探头,360°扫查肛管、直肠下端盆底肌及肛管周围内外括约肌,并仔细分辨直肠下端及肛管,重点检查病变的范围、位置、形态及走行。按时钟定位法记录内外瘘口的位置、数量、走行及内口内径、深度(距肛周皮肤最浅的距离)。超声检查确诊肛瘘需至少清晰显示瘘管、1个内口及1个外口。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

瘘管X线造影检查时由肛肠科医师从瘘管外口插管,在X线下注入对比剂,患者配合变化体位,以观察瘘管走行及其与肛管的关系,同时摄片。部分患者需在肛管留置金属标记物,以明确肛管位置。

1.3 临床分型标准[2]

根据瘘管的复杂程度,将其分为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单纯性肛瘘只有1根瘘管;复杂性肛瘘有2个及以上内口或外口,有2条以上瘘管或支管、盲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41例中(共50个内口,51个主管),单纯性肛瘘33例,均1个内口1个主管。复杂性肛瘘8例,5例2个内口,2个主管;1例1个内口,2个主管;2例3个内口,3个主管。

2.2 经直肠超声检查

41例中,32例(共41个内口,43个主管)内口及瘘管明确。4例复杂性肛瘘分别漏诊4个内口、4个主管;5例单纯性肛瘘未明确内口,其中1例明确主管,另4例主管显示不清。超声显示肛瘘的瘘管为低回声(图 1a),部分可见气体强回声,内口表现为括约肌黏膜处的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瘘管表现为虫蚀状低回声的管道。

图 1 男,27岁,单纯性肛瘘   1a  超声示内口位于6点位置   1b  瘘管X线造影示右侧臀部单纯性窦道

2.3 瘘管X线造影

41例中,21例(共24个内口,25个主管,26个窦道)可见内口与肛管相通。对比手术结果发现33例单纯性肛瘘瘘管X线造影提示16个内口、16个主管,17个窦道;2例3个内口、3个主管的复杂性肛瘘,提示3个内口,3个主管,3个窦道;5例2个内口、2个主管的复杂性肛瘘提示4个内口,4个主管,6个窦道;1例1个内口,2个主管的复杂性肛瘘提示1个内口,2个主管。X线主要表现为对比剂于肛周呈管状或不规则状充填影像(图 1b),可为多发或单发,部分对比剂流入肛管;其中21例瘘道内口与肛管相通,可显示内口位置;所有瘘道与括约肌、肛提肌关系无法明确。

2.4 经直肠超声检查、瘘管X线造影与手术结果对比

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内口诊断准确率为82.0%(41/50),瘘管X线造影为48.0%(24/50);经直肠超声检查对主管诊断准确率为84.3%(43/51),瘘管X线造影为49.0%(25/51)。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内口及主管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造影(χ2=12.703,χ2=14.294;均P < 0.01)。

3 讨论

肛瘘术后高复发率一直是临床重大难题,其重要原因是术前未能了解瘘管走行、遗漏分支或未找到内口,术中未清除所有感染病灶,从而导致多次手术仍未痊愈,而内口的成功处理是肛瘘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瘘道与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也直接影响术式的选择。

目前,肛瘘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肛门指诊、影像学检查(瘘管X线造影、CT、MRI、超声等)及术中探查。影像学检查可将内口的位置、数量及瘘道走行最大程度的明确,满足临床需要[3-5]

文献[6]报道瘘管造影对肛瘘的诊断准确率仅28%,本研究瘘管X线造影的内口及主管符合率分别为48.0%、49.0%。X线造影对瘘管走行显示较经直肠超声直观,但仅显示瘘管,不显示其他组织,且很少受肛周瘘管外组织影响,诊断医师主观影响较超声小。低符合率原因为当瘘管和脓腔有坏死组织和脓液时,阻碍对比剂通过,又受注射对比剂时间、压力及位置角度等的影响,显像效果欠佳,无法准确找到内口,同时无法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本研究经直肠超声对内口及主管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0%、84.3%,陈红燕等[7]报道直肠超声对内口的诊断符合率为88.9%,两者结果相近。吴长君等[8]报道直肠超声对肛瘘内口的诊断符合率为92.1%,对主瘘管的诊断符合率为97.5%,本研究符合率低于上述结果,原因是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利用其变频优势能分清黏膜层、内外括约肌、联合纵肌等,进而准确评价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因此对肛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腔内超声。本组4例主管漏诊者均为复杂性肛瘘,1例为3个内口、3个主管漏诊1个内口,1个主管;3例为2个内口、2个主管分别各漏诊1个内口,1个主管。另外4例复杂性肛瘘诊断明确,2例为2个内口,2个主管;1例为1个内口,2个主管;1例为3个内口,3个主管。复杂性肛瘘漏诊率较高,与以往检查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经直肠探头需在肛管内充分旋转以观察平面图像,不如三维超声信息丰富,对复杂性肛瘘的多个内口、多个主管易遗漏。陈红燕等[9]报道三维超声显示肛瘘内口的诊断符合率为95%,对主瘘管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黄斌等[10]报道三维超声显示肛瘘内口的诊断符合率为95%,对主瘘管的诊断符合率为98%,均高于本研究结果。三维超声能多角度、多切面对病灶进行切割,获得的病变信息更接近实际解剖结构,是肛瘘检查的发展方向,但需存图分析,诊断耗时较长,临床工作量较大时,二维经直肠腔内超声操作更简便,耗时短。本文采用360°新型经直肠腔内超声,探头管径10 mm,较以往探头轻巧,扫查角度大,分辨力高[11]

本研究5例单纯性肛瘘经直肠超声未明确内口及主管,原因可能为肛管黏膜局部有炎症、组织水肿、模糊不清,其中2例为2次复发的肛瘘,受瘢痕组织影响,超声对内口位置判断不清。虽本研究采用直肠探头较轻巧,对主管挤压影响较小,但当主管相对较细、走行迂曲、受肠气干扰时,扫查易漏诊或造成假阴性结果,同时经直肠超声受操作者手法、经验影响较大,在以后的检查中可考虑从外口处注入超声对比剂以增加显示率[12]

总之,X线造影和经直肠超声临床实用性均较大,经直肠超声检可清晰显示内外括约肌,准确辨别肛瘘主管走行及内口位置,对内口及主管显示的符合率远高于瘘管X线造影;瘘管X线造影对瘘管走形显示较经直肠超声直观、可作为经直肠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余凤, 林家东, 蒋双兰. 360°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诊断价值分析[J]. 吉林医学, 2015, 36(6): 1150-1151.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肠病专业委员会. 肛瘘临床诊疗指南(2006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5): 463-465.
[3]
金黑鹰, 章蓓. 肛瘘诊治新视点[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 43.
[4]
银浩强, 王嵩. 复杂性肛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 13(5): 572-574.
[5]
凌香, 谷云飞. 肛瘘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7): 797-798.
[6]
陈孝平. 外科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595-596.
[7]
陈红燕, 龚新环, 韩震辉, 等. 肛瘘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探讨[J]. 上海医学影像, 2010, 19(1): 44-45.
[8]
吴长君, 吴国柱, 刘银龙, 等. 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肛瘘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10): 932-933. DOI:10.3969/j.issn.1002-0101.2011.10.025
[9]
陈红燕, 詹维伟, 王栋华, 等. 三维超声在肛瘘内口定位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4(2): 126-129.
[10]
黄斌, 安少雄, 熊芳, 等. 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瘘4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 19(2): 171-172.
[11]
林家东, 王豫平, 卢志娟, 等. 360°环阵经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5): 878-880.
[12]
周乐平, 赵兴远, 潘农, 等. 腔内超声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初探[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4, 10(2): 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