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 Vol. 16 Issue (6): 643-645
0
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PDF全文]
尼玛1, 刘炜1, 罗含欢2, 陈雨琪1, 邹秋婷1
1.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西藏 拉萨 850000;
2.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卵巢畸胎瘤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2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1例。卵巢甲状腺肿1例。10例成熟性畸胎瘤为囊性,其中单房型9例,多房型1例,肿瘤内均见脂肪成分,4例(40.0%)内见头结节;1例(9.1%)内见毛发、脂肪、骨性成分信号;2例成熟畸胎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囊肿呈多房性,畸胎瘤内主要为毛发和软骨成分。1例卵巢甲状腺肿为多房囊实性病变,不含脂肪成分。13例术前正确诊断率76.8%(10/13)。结论: MRI能够很好地显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内部成分,具有典型MRI表现。
关键词卵巢肿瘤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卵巢畸胎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之一,术前诊断以往基本依靠超声检查,但超声对肿瘤的诊断特异性相对较低。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方面优于超声检查,随着其技术的发展,MRI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13例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MRI对卵巢畸胎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卵巢畸胎瘤13例,年龄20~49岁,平均32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坠痛10例,体检偶然发现3例。

1.2 仪器与方法

13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Siemens Skyra 3.0 T超导型MRI仪,体线圈,扫描前嘱患者取出金属节育环。扫描参数:层厚5 mm,层距1.5 mm,矩阵512×512,FOV 340 mm×340 mm,NEX 4。采用SE序列,轴位T1WI、T2WI平扫及矢状位、冠状位压脂T2WI平扫;增强扫描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压脂序列,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经肘静脉手推法团注,剂量0.1 mmol/kg体质量,流率2~3 mL/s。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情况

13例共14个卵巢畸胎瘤,其中成熟性畸胎瘤13个,未成熟性畸胎瘤1个,畸胎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2个,卵巢甲状腺肿1个。肿瘤大体轮廓呈圆形及类圆形,病变边缘光整,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晰。2例囊性畸胎瘤术后证实合并肿瘤顺时针蒂扭转,表面呈紫黑色;1例合并出血;2例囊腔内部呈多房性,其内充满果冻样黏液,并包含成熟畸胎瘤软骨及毛发成分。4例见头结节内毛发样物,1例囊内含明显脂肪及骨骼、毛发成分;1例囊腔内见明显淡黄色液体及胶冻样物质。

2.2 MRI表现

肿瘤位于右侧卵巢8例,左侧卵巢4例,双侧卵巢1例(7.7%);最大径2.8~13.7 cm;14个肿瘤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整。13个成熟性畸胎瘤中11个呈囊性,2个呈囊实性,合并黏液性囊腺瘤2例呈囊实性;未成熟性畸胎瘤1个,呈囊实性。10例病变内可见脂肪组织,T1WI及T2WI呈高信号,信号略低于皮下脂肪,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仅1例肿瘤内可见毛发、骨骼及脂肪3个胚层来源畸胎瘤成分,毛发、骨骼组织所有序列呈低信号(图 1)。MRI显示头结节4例,均位于囊内,形态为类圆形,其内含毛发及碎屑成分,T1WI平扫呈高信号,头结节外可见放射状排列的毛发束。增强扫描示6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未见强化,6例囊壁强化,1例卵巢甲状腺肿呈多房囊实性改变,囊腔信号极其复杂。实性成分T1WI与邻近盆腔肌肉呈等信号,T2WI稍高于盆腔肌肉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囊壁及囊间隔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子宫肌层(图 2)。头结节强化2例,表现为环形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

图 1 女,33岁,成熟性畸胎瘤  图 1a图 1b  T1WI及T2WI矢状位示右侧卵巢肿瘤呈囊实性,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信号混杂,散在分布脂肪和骨质信号  图 1c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  图 2  女,35岁,卵巢甲状腺囊肿  图 2a  矢状位T2WI压脂:可见极低信号影  图 2b  矢状位T1WI压脂增强:实性成分强化高于子宫肌层强化

3 讨论

卵巢畸胎瘤是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生殖细胞,至少含有2或3个胚层成分,可向脂肪、汗腺、骨、软骨、毛囊、皮肤等组织分化。肿瘤通常发生于育龄期妇女,本组平均发病年龄32岁,与文献[1]报道一致。肿瘤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占10%~17%,本组仅1例双侧发病,占7.7%。卵巢畸胎瘤病理分为4型[2]:Ⅰ型,成熟畸胎瘤,临床最多见,本组12例(92.3%,其中2例合并卵巢黏液性囊腺瘤);Ⅱ型,未成熟畸胎瘤,少见;Ⅲ型,成熟畸胎瘤恶变,恶变率1%~2%,多恶变为鳞癌,本组未见此类型,可能与其发病率低及收集样本较少有关;Ⅳ型,肿瘤向单一胚层分化,称为高度特异性畸胎瘤,常见者为卵巢甲状腺肿,本组1例(7.7%)。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典型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肿块,大多包膜完整,病变内脂肪成分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被抑制,呈低信号改变,这与肿瘤内含有大量脂肪或皮脂成分有关,且可与出血信号相鉴别,出血在脂肪压脂序列仍呈高信号改变;头结节信号表现多样,与头节内含有多胚层结构有关[3],而头发、牙齿及骨骼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改变。本组10例成熟性畸胎瘤MRI表现出较高诊断符合率,与文献[3]报道一致。

卵巢甲状腺肿少见,其发病率占卵巢畸胎瘤的2.0%~4.8%[4],本组1例,其病理诊断须具备以下特征之一:①肿瘤完全由甲状腺组织组成;②肿瘤内甲状腺组织>50%;③肿瘤内甲状腺组织≤50%,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明显;④在成熟性畸胎瘤的标本中有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组织。卵巢甲状腺肿是向甲状腺组织高度特异性分化的畸胎瘤,95%为良性,部分肿瘤内因含类似甲状腺胶样物质可在T1WI/T2WI上呈极低信号,称为“真空征”[5],而在CT上呈高密度影,具有特征性,病理示卵巢组织中见典型的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滤泡大小不等,滤泡内充满嗜伊红的高蛋白凝胶状液体,这些凝胶状物包含三碘甲状原氨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6]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少见,文献[7]报道约占5%,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在发生学上无相关性,因绝大多数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瘤为表面上皮起源,也有学者[8]认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时,后者多为生殖细胞起源,可能起源于畸胎瘤中的消化道/胰胆管或鼻窦组织,即为生殖细胞起源而非表面上皮起源。2种不同成分肿瘤同时发生于同侧卵巢,术前诊断较困难,仍需靠术后病理诊断。

虽卵巢畸胎瘤含有多种成分,如头节、牙齿、毛、发骨骼在MRI上有一定特异性,但仍需与以下肿瘤进行鉴别:①卵巢内膜异位囊肿,两者T1WI、T2WI均呈高信号,虽然大多数畸胎瘤压脂序列脂肪信号被完全抑制,可与之鉴别,但少数畸胎瘤因含较高蛋白,压脂序列仍呈高信号改变,此时易误诊为内膜异位囊肿;②卵巢囊腺瘤(癌),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影,与完全呈液性的畸胎瘤不易鉴别,囊腺癌通常可见乳头状实性成分,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与畸胎瘤实性成分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不同;③盆腔脂肪瘤和腹膜后畸胎瘤,极少见,均含脂肪成分,但结合三维重建,仔细观察与子宫、双侧附件关系,应可避免误诊。

总之,MRI无辐射、对性腺组织无辐射损伤、可准确显示病变大小、数目及相关毗邻关系,对成熟性畸胎瘤诊断有特异性,可作出精确定位和定性诊断,而对成熟畸胎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者具有局限性,最终需依靠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
严建春, 王冬青, 胡东劲, 等.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CT诊断价值(附23例分析)[J]. 放射学实践, 2001, 16(5): 292-294.
[2]
何业银, 李绍东, 卢晓冬, 等. 磁共振成像在卵巢畸胎瘤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17(4): 295-297.
[3]
沈爱军, 戴工华, 毛新清, 等. 卵巢畸胎瘤的MRI诊断及临床病理基础[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5): 367-369. DOI:10.3969/j.issn.1008-1062.2011.05.022
[4]
陈林, 贺锋, 岳建国, 等. 卵巢甲状腺肿恶变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32(7): 1062.
[5]
蔡宋琪, 强金伟, 赵书会, 等. 卵巢畸胎瘤的不典型MRI表现[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4, 20(4): 348-352. DOI:10.3969/j.issn.1006-5741.2014.04.011
[6]
Joja I, Asakama T, Mitsumori A, et al. Struma ovarii:appearance on MR images[J]. Abdom Imaging, 1998, 23: 652-656. DOI:10.1007/s002619900424
[7]
王莉, 武永康, 姜勇, 等.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黏液性囊腺瘤1例[J]. 华西医学, 2009, 24(4): 1043-1044.
[8]
吕婷, 杨喆, 王鸿雁, 等.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皮脂腺癌)伴黏液性囊腺瘤1例[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 24(5): 400-401. DOI:10.3969/j.issn.1007-8096.2017.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