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6-06-06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研究生创业团队建设的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015Y01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农学、园艺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趋势及质量标准制定等若干问题研究”(2014RW016)
作者简介:
胡瑞, 女,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创业教育, 比较高等教育
通讯作者:李忠云, 男,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Routing Selection of Horticulture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Based on Survey of Horticulture Undergraduate of Forty-Two Universities in China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Horticulture is the second largest industry of Chinese planting industry, and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s are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endeavor. The empirical research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horticulture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such as disadvantaged students recruitment, students lack of concentration on study, teacher not attentive to teaching, weak practical training and difficulties in employment, etc.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orticulture talents,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 should intensify effor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nrolment, stimulate student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teachers to focus on teaching, strengthen practical training and lead students to taking up a horticulture career at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 Horticulture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Realistic Predicament Routing Selection
我国园艺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功能,也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文化功能。发展现代园艺业,培养现代化园艺人才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亟需大量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园艺产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标准从过去以注重学习成绩为主转变为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1]。然而,园艺人才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着突出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实践创新能力不强[2];部分高等农业院校逐步将园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宽口径、厚基础”,以至于毕业生出现综而不专、专而不精的现象[1];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园艺业建设发展趋势尚有差距,建设视野不够宽广,园艺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硬件建设还需要完善[3]。实践过程中制约园艺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至少包含三个维度: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不适应;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大部分农林院校尚未建立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致使园艺专业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训练[4]。为深入了解我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笔者于2014年3月至6月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对我国42所本科院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立足分析目前我国园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一)调研方法
本研究开展的专业调研主要由教育部高校园艺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完成,具体借助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教授主持的高等学校全国植物生产类专业调查。
1. 问卷调查
以全国所有植物生产类专业中园艺专业设置高校为整体样本,采用普遍调查(全样本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文本邮件和电子邮件同时寄送方式,对全国54所本科院校园艺专业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42份。
2. 实地调研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16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了所在学校园艺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务处负责人、教学及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等,考察了园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内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情况。
(二)调研样本
本研究实际调查到的样本高校共42所,园艺专业设置情况如表 1所示。
表 1
表 1 42所高校园艺专业设置基本情况(设置时间:年份;在校生/毕业生:人)
院校 |
设置时间 |
在校生 |
累计毕业生 |
吉林大学 |
2004 |
198 |
229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
2004 |
- |
- |
吉林农业大学 |
1956 |
393 |
2066 |
沈阳农业大学 |
1952 |
1000 |
3845 |
东北农业大学 |
1958 |
311 |
1200 |
延边大学 |
2013 |
201 |
- |
内蒙古大学 |
2012 |
63 |
- |
集宁师范学院 |
2013 |
38 |
- |
河北北方学院 |
2004 |
494 |
476 |
中国农业大学 |
1923 |
450 |
2350 |
北京农学院 |
1994 |
230 |
- |
天津农学院 |
1977 |
262 |
1320 |
塔里木大学 |
1953 |
347 |
2221 |
陇东学院 |
2005 |
141 |
156 |
河西学院 |
2002 |
279 |
28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934 |
790 |
4000 |
西安文理学院 |
2006 |
273 |
- |
山西师范大学 |
2001 |
252 |
472 |
山西农业大学 |
1958 |
1265 |
5700 |
青岛农业大学 |
1998 |
449 |
3437 |
潍坊科技学院 |
2008 |
219 |
68 |
河南科技学院 |
1974 |
773 |
2772 |
西昌学院 |
1983 |
209 |
1500 |
西南大学 |
1950 |
358 |
- |
四川农业大学 |
1934 |
709 |
2352 |
重庆三峡学院 |
2009 |
144 |
35 |
华中农业大学 |
1940 |
516 |
- |
长江大学 |
1985 |
487 |
2800 |
湖北民族学院 |
1984 |
85 |
1206 |
石城师范学院 |
2007 |
55 |
50 |
湖南农业大学 |
1989 |
281 |
- |
安徽农业大学 |
1963 |
699 |
1829 |
安徽科技学院 |
2009 |
244 |
1276 |
南京农业大学 |
1921 |
442 |
2618 |
苏州大学 |
2001 |
106 |
106 |
扬州大学 |
1952 |
469 |
2898 |
浙江大学 |
1999 |
147 |
330 |
浙江农林大学 |
2002 |
253 |
499 |
华南农业大学 |
1946 |
908 |
4160 |
华侨大学 |
2006 |
126 |
129 |
凯里学院 |
2010 |
164 |
-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2009 |
82 |
- |
|
表 1 42所高校园艺专业设置基本情况(设置时间:年份;在校生/毕业生:人)
|
(三)调查问卷内容构成
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专业设置及学科背景, 具体包括设置时间、在校生人数、近5年招生规模、学科点情况等;第二部分:师资力量,具体包括教师总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入选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计划情况等;第三部分: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构成;第四部分: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实验室、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第五部分:生源与就业情况,其中,生源情况包括近5年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调剂至本专业学生比例、农村户口学生比例,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对口行业就业率、到县级以下基层就业率、考研率和出国率等。
(一)生源质量欠佳
调查显示,42所本科院校,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园艺专业,近5年来通过高考第一志愿录取的生源比例仍然较低,不超过总人数的50%,且呈现下滑趋势。甚至部分985院校近5年来平均第一志愿录取率尚未达到20%(如表 2所示)。
表 2
表 2 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生源情况
年份 |
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 |
调剂至本专业学生比例(%) |
吉林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吉林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09 |
10.94 |
67.50 |
57.81 |
9.60 |
2010 |
14.06 |
58.60 |
69.38 |
11.30 |
2011 |
13.73 |
33.50 |
54.90 |
15.90 |
2012 |
7.14 |
31.50 |
64.29 |
22.50 |
2013 |
6.15 |
26.40 |
63.08 |
17.80 |
注:表中的第一志愿录取率是指专业第一志愿录取学生占该专业录取学生总数的比例。 |
|
表 2 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生源情况
|
一方面,园艺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不高、生源质量整体堪忧的状况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少数地缘吸引力强、学科特色明显、品牌优势突出的高校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例如,浙江大学近5年来园艺专业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均为100%。目前产生园艺专业生源困境的原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偏低,农村整体不发达、经济落后,涉农行业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待遇不高及中国社会传统上对农业的偏见等;二是重点农业大学整体录取分数线近几年不断攀升,录取门槛越来越高;三是园艺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费成了很大的负担[5]。
(二)学生学业不专
42所学校的园艺专业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园艺专业学生入学后学习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自信”,部分学生对于园艺专业的优势、特点、发展前景等缺乏乐观预期,嫌弃果树、蔬菜等园艺专业,学习任务重、未来就业较辛苦,缺乏扎实从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毕业后更倾向于在其他行业就业;二是专业核心能力欠缺。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6]。由于缺乏专业自信,许多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及核心技能掌握不牢固。访谈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形象地描述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欠缺的表象--“苹果挂在树上时知道是苹果树,苹果落地后则无法辨认树种”,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素养不高的现象堪忧;三是受到“求职”与“考研”的双重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及精力投入不充分。许多学生将考研准备及求职择业“前移”,大三就开始投入准备,致使专业学习关键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教学投入不足
访谈发现,园艺专业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授课质量上存在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重科研、轻教学,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少,以职称评审条件为指挥棒,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二是“教授上讲台”尚未落到实处,教授与学生深入互动、教学相长仍停留在表面;三是新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相当比例新教师擅长于撰写较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喜欢待在实验室,而疏于走入田间地头,更不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实践实习教学活动;四是部分高校园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缓慢,难以引进优秀人才,学术梯队尚未形成,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且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思想不稳定,倾向于向名校流动,教师队伍状况不能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需要。
(四)实践实习薄弱
园艺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要求学生投入时间精力参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然而,此次调研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诸多因素困扰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一是校内实习基地不足,由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张挤占了教学实习基地空间,且大部分高校地处市区,不具备扩大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的可能性;二是发展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艰难。在校内教学实习空间难以拓展的状况下,许多高校不得不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但是建设和运行过程增加了办学成本,学生和教师前往校外基地耗费大量时间,食宿安排等均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教师反映,实习经费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有的专业教师只好自掏腰包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实习教学环节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实践教学目标难以落实。部分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足,且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如吉林大学园艺专业每次出去开展实习只有1天左右,只能走马观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保证1~3周实践教学时间,其他高校则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忙于应付考试或就业压力等导致实践学习投入不够,实践课程考核比较随意、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等,实践教学虽很重视,但落实困难,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
(五)就业问题突出
就业状况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此次调查反映出我国园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就业率高,但不愿到县级及以下基层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据问卷调查,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集中分布在80%~100%,“985”高校平均为90%,“211”高校集中在95%~100%,省属院校集中在90%~95%,且近5年就业率较为稳定。但是,到基层就业偏少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5年来,吉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仅10%左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30%左右;二是园艺专业高校毕业生有“离农、弃农”思想,对口就业率低。由于行业收入、经济回报、父母观念、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相关领域就业无法成为毕业生首选,学生去往涉农岗位就业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不仅重点综合性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对口行业就业率较低,近5年来,吉林大学对口行业就业率平均为40%,而且重点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对口行业就业率也较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行业平均就业率在50%左右;三是就业区域选择明显。一方面,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户籍所在省份的一线城市就业。例如,就读于江浙一带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或唯一选择意向为长三角地区,就读于广东省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或唯一选择意向为珠三角地区。另一方面,园艺专业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学生数量偏低。据调查问卷,42所高校园艺专业毕业生去往县级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平均仅为7%。
表 3
表 3 吉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就业情况 |
年份 |
毕业生总数(人) |
就业率(%) |
对口行业就业率(%) |
考研率(%) |
出国率(%) |
2009 |
31 |
90.0 |
55.0 |
45.0 |
3 |
2010 |
36 |
90.0 |
50.0 |
25.0 |
3 |
2011 |
39 |
89.0 |
56.0 |
40.0 |
8 |
2012 |
38 |
84.0 |
48.0 |
34.0 |
5 |
2013 |
54 |
89.0 |
45.0 |
28.0 |
2 |
|
表 3 吉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
表 4
表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就业情况 |
年份 |
毕业生总数(人) |
就业率(%) |
对口行业就业率(%) |
考研率(%) |
出国率(%) |
2009 |
228 |
94.7 |
54.8 |
28.9 |
0 |
2010 |
227 |
91.6 |
56.3 |
35.1 |
3 |
2011 |
279 |
90.0 |
52.7 |
32.6 |
4 |
2012 |
188 |
90.0 |
57.0 |
36.7 |
2 |
2013 |
216 |
91.7 |
58.2 |
31.5 |
6 |
注:表 3和表 4中统计的对口行业就业率包含了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的园艺专业毕业生。 |
|
表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
(一)园艺人才培养与园艺产业发展不适应
园艺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等多项措施共同作用下, 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形成各环节有机结合、利益共享的产业结构,最终实现园艺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经营,日益呈现全球化特征。因此,作为培养园艺作物栽培、育种、加工、销售的高级人才的园艺专业,其培养目标应强调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其业务培养要求应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强调专业技能培养;其人才培养规格中,除强调扎实的基本知识及生物学、园艺学基本理论外,还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国高校园艺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综而不专、专而不精,眼高手低,与园艺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
(二)行业特点及传统认知导致生源质量欠佳
高校园艺专业生源不足,生源质量较差,一直困扰着专业稳定发展。一是我国农业发展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有滞后性,农业和农村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经济较落后,农业工作条件艰苦,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偏低等;二是园艺等农科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投身农业,跳出“农门”意愿非常迫切,加上家庭经济较困难,难以支付较高学费,从而使园艺等农科专业成为冷门专业;三是园艺等农科专业缺乏吸引考生报考的优惠政策,包括园艺专业学生奖学金、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国际化培养等方面支持,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窄,导致园艺专业吸引力不足,同等条件下,学生更愿意报考非农专业,相当数量的学生是调剂而来的,对园艺专业不甚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不足。
(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实践教学
实践性强是园艺专业的特征,高等农业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基本形成了重视实践、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但随着园艺产业不断发展,作用和效益不断深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园艺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一是农业属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决定了农业高校通过社会服务收获的更多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虽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但受行业条件限制,高校经费筹集和自我积累能力比较低。因此,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有限;二是园艺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缺乏或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学生不能在园艺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连续进行观察和管理,影响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和掌握;三是园艺专业与涉农高科技龙头企业合作办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行评价体系对产学研合作缺少足够激励,教师不愿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企业和市场的现实需求。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一定程度脱节,实践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四)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制约人才培养效果
园艺专业由果树、蔬菜、花卉等专业合并而成,学习内容较多、专业面较广。目前绝大数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一是教学内容尚未打破原有专业体系,原有栽培课、育种课、生理课等内容前后重复、分散,没有进行整合优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实践教学比例仍偏低;尤其是处于前沿科学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园艺专业教学中亟需加强;二是课堂上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讨论少,没能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应用较少。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现代园艺教学要求;三是缺乏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践,国际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及相应制度设计与建设还不完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薄弱,对社会了解不够,毕业后往往有一段对社会的不适应期。
(五)教师教学热情及实践能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一流队伍,就没有一流学科专业,也难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目前,高校职称评定标准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缺乏体现教师本科教学成绩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成为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不高,投入的精力不足,教学积极性难以得到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教师是本科教学的主力军,近些年比例增加较快,其授课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调研高校普遍反映新进教师的经历大部分“从学校到学校”,通常具有较强科研能力,但在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上则较为匮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调研高校均为青年教师配备了有较强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但实践能力培养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加强园艺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园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赖于社会、政府、高校等不同层面,围绕园艺专业的生源、学生学习动力、教师投入程度、实践实习过程及提高就业质量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满足社会、市场及产业对园艺人才的现实需求。
(一)加大力度保障生源质量
一是提升园艺专业社会声誉及社会接纳程度。涉农高校需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和策略,通过解决地方园艺发展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提升园艺专业及相关高校社会声誉,吸引更多社会成员及子女对园艺专业认同与热爱,储备园艺专业潜在人才队伍;二是高校内部要创新管理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据调研,园艺专业生源质量好于其他农科专业,但与非农专业相比仍无竞争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采取了应用生物科学大类招生的办法,将园艺专业与海洋类、生工食品共同列为提前招生专业,所录取学生均高出当年一本分数线70~80分且均第一志愿录取。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培育园艺学科专业领军人物,培养优秀创新团队,支撑园艺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一”发展模式,提升了园艺学科专业的美誉度。这一做法可供学科优势、品牌优势突出的高校借鉴,以保证录取的学生均为自主选择园艺专业,且专业思想稳定;三是政府应大力支持涉农专业发展。就读涉农专业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建议政府参照免费师范生政策,给予涉农专业大学生免学费优惠,促进园艺专业报考积极性。
(二)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是提升“专业自信”和专业素养的根本动力,具体通过专业入学教育、专业远景规划、成功典范引领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树立知农、学农、爱农的思想与情结;其次,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梳理明晰的职业意识。如中国农业大学从学生入校开始,通过学团战线管理者及专家教授的指引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及职业定向,明确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向及目标,促进学生处理好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实现学业进步与职业定位的双赢;最后,以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为导向,专注学生专业关键性能力培养。据调研,样本高校认为园艺专业大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主要有园艺植物(作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园艺植物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加工,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核心技能主要有(花卉、杂交等)育种与制种,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技术,(设施)花卉、蔬菜、果树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园艺场、区设计与规划等(详见表 5),以上核心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与掌握是实现园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同时,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通过掌握如园艺养生、食疗等人类健康紧密结合的知识,满足适应未来园艺本科人才市场需求。
表 5
表 5 42所大学认为园艺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
序号 |
核心专业知识 |
频次 |
核心专业技能 |
频次 |
1 |
园艺植物(作物)栽培 |
30 |
(花卉、杂交等)育种与制种 |
25 |
2 |
(园艺)植物育种 |
29 |
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 |
23 |
3 |
园艺植物采后生物学与贮藏物流、加工 |
21 |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技术 |
19 |
4 |
设施园艺(学) |
20 |
(设施)花卉、蔬菜、果树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
18 |
5 |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
19 |
园艺场、区设计与规划 |
18 |
|
表 5 42所大学认为园艺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
|
(三)注重引导教师专于教学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其爱岗敬业程度及知识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园艺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首先要引导教师热爱课堂。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7],引导教师关爱学生、热爱课堂,将乐于上课、善于上课,将好的课堂作为自身的责任与追求;二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的掌握及其传授是园艺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安徽农业大学等注重发挥好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同时给予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引导青年教师促进教学与研究融合,既能发表高质量论文,也能投入并胜任实践教学;三要解决目前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提升教学在职称晋升中所占的比重,建构多维度评价教学效果的体系,并体现在职称评聘的制度之中,摒弃“上好一门课不如写好一篇文章”的偏颇观念。
(四)强化实践实习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对于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非常重要。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进一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需求。如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一方面对现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充分利用和完善;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设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拓展学生实践教学空间;二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考虑将园艺专业实践实习划分为认知实习、综合实习、专业实习等逐步深入的模块,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与田间学习互促共进,提升实践学习效果;三是通过“导师制”优化实践实习过程。“导师制”不应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专利”,“师傅”对于“徒弟”的言传身教契合于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园艺专业大学生。设有园艺专业的高校应考虑面向园艺专业大二学生开始实行导师制,要求导师面向学生开设科研训练综合实习课程,鼓励学生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及园艺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重视科研实训过程及实践操作技能的习得。
(五)科学分类引导学生就业
一是坚持引导学生养成知农、学农、爱农情感,鼓励大多数园艺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贡献园艺产业发展与现实需求,促进专业知识的资本化及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加强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分类引导。高校应根据自身层次、类型、专业特色的不同,分类合理化引导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据调查,“985”及“211”高校园艺专业毕业生考研和出国率较高,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继续在本学科领域深造提供政策及条件支持。非重点大学的园艺学科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搭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平台,为有针对性的就业实训以及明晰的就业流向奠定基础。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制订农科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性政策,提升待遇,健全发展通道,吸引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三是引导学生结合区域园艺产业发展实际,进行科学的职业定向。例如,浙江省园艺产业产值全国第一,面积全国第三,浙江农林大学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将观赏园艺专业毕业生输送到相关领域就业,受到欢迎;再如,广东省园艺产业以出口导向型观光园艺为主,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瞄准行业需求、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园艺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观赏园艺行业,社会评价为“好用、实用、耐用,愿干、能干、肯干”;四是大力倡导园艺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据调查,园艺相关涉农企业负责人主要是工学和商学专业背景,高校应大力倡导园艺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训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于经营管理、创业技能等知识的掌握,增强其敢于突破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创业意愿及创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