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Issue (6): 27-33  

引用本文  

王波, 倪国江, 韩立民. 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6): 27-33.
Wang Bo, Ni Guojiang, Han Limin. Seaward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Key Points and Evolu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18, (6): 27-3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4ZDA040);国家海洋局中央经费财政预算项目“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与产业协调”;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王波(1988-),男,山东临朐人,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经济、海洋渔业与产业结构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9-27
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
王波1 , 倪国江2 , 韩立民2,3     
1.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 北海 536000;
2.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3.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向海经济是新时期所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深化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向海经济的理论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认为向海经济是是以陆域经济为基础,以海洋经济为依托,以海岸带为空间载体,以现代港口为支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以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效衔接陆海通道、实现陆海经济互动融合为目的的开放式经济新模式,空间指向性、演进层次性、发展综合性、高技术依赖性、开放包容性、生态环保性等特征显著,陆域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是支撑向海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并将向海经济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互动。
关键词向海经济    海洋经济    陆域经济    海陆互动    
Seaward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Key Points and Evolution Process
Wang Bo1, Ni Guojiang2, Han Limin2,3     
1. Fourth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hai 536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 Studi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3.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 Seaward economy i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proposed in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epening the pattern of exter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domestic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key point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seaward economy, and argues that seaward economy is based on land-based economy, relying on marine economy, taking seashore as a spatial carrier, and modern ports as a fulcrum, driven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uppor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new open-economy model aims at perfecting the modern marine industrial system, effectively linking up the land and sea channels, and realizing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land and sea economy, with spatial orientation and evolutionary hierarchy. It has features such a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igh technology dependence,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economy, marine economy, modern port and marine transportation are the four key points in the sea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evolution of the seaward economy includes three phases, namely the promotion of marine economy by land-based economy, the stimulation of 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marine econom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land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
Key words: seaward economy    marine economy    land economy    the interaction of land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    

海洋是连接沿海各国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海洋通道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如何深入海上大通道建设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北海铁山港时提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在国际政治格局转为以海权与海洋资源争夺为主的地缘政治新格局和陆域资源开发趋紧,海洋成为支撑陆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领域的背景下,向海经济概念首次被提出。

在经济发展视角下,向海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导向,通过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资源的双向互动,优化海陆产业布局,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速科技、人才、管理模式、金融、信息等要素向海洋集聚,在巩固并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战略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力,推动其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对外开放战略视角下,向海经济所具有的由陆及海、以海带陆、强陆促海、陆海统筹的发展特点,符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要求,是纵向延伸与拓展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途径,无缝衔接陆域开放通道与海上开放通道,是深化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深入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安全视角下,向海经济是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支撑,更加注重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尤其是在公海空间利用、科学研究、国际资源开发等方面,为向海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何为向海经济,如何科学解释向海经济的核心内涵,向海经济与现有涉海经济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需要深入探索与研讨。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向海经济的理论内涵与特征,基于此,深入分析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与演进过程,为推动向海经济有序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向海经济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一) 概念讨论

向海经济的提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冯敏认为交通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网络化区域交通格局,助推向海经济发展。[1]蒋和生认为,发展向海经济就是通过推动经济空间由近海向深远海演进,深入开发深远海资源,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海洋经济在发展的地位。[2]戴春晨等认为,打造向海经济,意味着城市要向海洋发展,向海要资源与财富。[3]洪小龙认为,向海经济是海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高层次的融合,其内涵与外延要远大于海洋经济。打造向海经济就是需要沿海城市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推动沿海城市向海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4]童政和周骁骏认为,港口与产业是支撑向海经济发展的关键,北海市要依托“三大定位”,[5]建立港口群、临港产业带、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等,助推向海经济发展。[6]朱宇兵和黄宏纯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的发展思路,认为通过重点项目支撑,推进合作试验区、聚集区、示范区建设,探索“海洋+”产业发展新模式。[7]戴桂林和王素认为,发展向海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选择,是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支撑和引领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8]韩立民教授认为,向海经济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体,以“陆海统筹”“由陆及海”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海洋生态建设为保障,以港口和海洋交通运输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雷仲敏教授则认为,向海经济的核心内涵表述为“海为方向、陆为基点;以海引陆、由陆及海;海陆贯通、陆海统筹”。刘康研究员认为,向海经济是以向海开放为导向,陆海统筹为前提,海洋经济发展为主体,海洋生态建设为保障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对海洋经济和蓝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升,更加强调联接内外的陆海通道、海洋开发的战略支点、走向远海的陆基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门户平台建设。

目前,对于向海经济的解释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一是以综合交通为载体、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形态的内陆通海发展观;二是将陆域空间向海洋空间延伸发展的资源财富拓展观;三是推动海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开放战略深化观。鉴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三者在向海经济发展中存在紧密关系(如图 1),是向海经济不同层面的客观反映。

图 1 向海经济三种观点的作用关系
1、内陆通海发展与资源财富拓展、开放战略深化的关系分析

内陆通海的主要目的在于探寻新的市场资源,强化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缓解本国优势产能过剩的问题,即国际消费市场的拓展,兼顾新资源、新技术、新业态开发的全球合作,此目的亦是发展向海经济的目的之一。随着我国陆域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产出能力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需求已很难满足经济供给,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推动我国陆域经济通海拓市的重要驱动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国家间的战略合作增强,经济贸易往来频繁,突破固有的国内消费市场,拓展国际市场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产能共享的国际贸易格局,现代化港口与完善通达的海洋交通运输建设成为此目标得以实现的客观载体,成为陆域经济通海的重要工具。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持续增强,成为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可以说内陆通海可以扩大资源财富拓展范围,加速推进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

2、资源财富拓展与内陆通海发展、开放战略深化的关系分析

资源财富拓展是向海经济中经济属性的客观反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社会资源的拓展,自然资源财富拓展是基于我国陆域资源日趋枯竭压力而提出的向海要资源、要财富,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高端装备发展向海经济,开发利用海洋新资源,不仅可以缓解陆域资源趋紧的压力,实现陆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可以培育壮大海洋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国民经济财富的积累。社会资源财富拓展是通过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扩大市场资源的可能性边界,建立稳定的规模化全球市场消费网络,解决陆域优势产能过剩问题,实现陆域经济稳定发展,这成为内陆通海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稳定陆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向海经济将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完善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为陆域经济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从而深化我国“沿海至内陆”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同时,资源财富的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陆域经济的支持,尤其是在科技研发、人力资本、资金等方面,内陆通海会引导技术、人才等高质量资源向海集聚,为海洋开发能力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资源财富拓展可以推动内陆通海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化。

3、开放战略深化与内陆通海发展、资源财富拓展的关系分析

向海经济是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逐步深化的结果。向海经济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塑造全新的开放式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国际竞争刺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并依托海洋经济发展所塑造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推动内陆地区向海发展,引导陆域产业及经济资源要素向海集聚,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积极引导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加速国际资源开发与经济财富积累。

相反,内陆通海与资源财富拓展需求会推动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加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地区向内部延伸与拓展,深化“点、线、面、体”立体化、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由此分析可知,不论是内陆通海还是资源财富的拓展,均会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化,同时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化也会加速内陆通海的进程与满足资源财富拓展的需求。

(二) 概念界定 1、核心内涵

由上述分析可知,学者们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维度,分析了向海经济的概念内涵。在宏观经济层面,向海经济是国家引导国民经济由陆域向海域拓展的结果,是新时期对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提升;在中观产业层面,向海经济是通过引导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实现海洋与陆域产业的高融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微观要素层面,伴随着经济发展空间的向近海或深远海的拓展,加速了生产要素在海陆空间的交融与集聚。因此,向海经济是新时期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海洋合理开发与有序管理、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故本文认为向海经济是以陆域经济为基础,以海洋经济为依托,以海岸带为空间载体,以现代港口为支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以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效衔接陆海通道、实现陆海经济互动融合为目的的开放式经济新模式。向海经济可以从空间、系统、产业与要素等四个维度进行阐释与理解。

(1) 空间维度。向海经济是陆域经济向海拓展的结果,在推进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同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完善海上交通运输线路,推进海洋开发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呈现出由陆及海的空间演进特征。

(2) 系统维度。向海经济是将围绕空间发展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形态的高度融合的经济系统。向海经济打破了陆域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港口经济、海岸带经济等经济形态间的边界壁垒,将各经济形态融合为整体,协同内部经济形态的关系,共同推动向海经济发展。

(3) 产业维度。海洋经济是发展向海经济的依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其发展支撑。陆域经济的向海拓展促进了陆域产业、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开放合作为抓手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现代化港口与多层次的海洋交通运输网络是发展向海经济的基础,是推动向海经济对外开放发展的先决条件。

(4) 要素维度。向海经济依托完善的海陆流通网络体系,加速经济资源的流动,优化陆海资源配置,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融汇贯通。一方面引导陆域优质科技资源、人力资本、管理方式等要素流向海洋,完善海洋开发基础建设,提高海洋开发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依托海洋经济的开放合作,引导国际先进科技、设备、高端人才、管理模式等要素流向陆域,加速陆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2、向海经济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向海经济不同于陆域经济、沿海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港口经济、海岸带经济等经济形态,但与陆域经济、沿海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港口经济、海岸带经济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基于向海经济内涵,分析陆域经济、沿海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港口经济与海岸带经济的关系(如图 2),并比较了向海经济与其之间存在的差异。

图 2 不同经济形态的关系比较

对于海洋经济的概念,《海洋大辞典》《世界经济大辞典》《国土资源实用词典》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均将其定义为以海洋为对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产业活动的总称,经济活动范围是海洋,强调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溯源性。然而,陆域经济是与海洋经济作业空间相对的经济形态,是指在陆地作业活动形成的产业活动的集合。沿海经济是指能够提供获得海洋服务以及在一个更大区域内存在的特定经济活动的集合,是临海发展的区域经济,[9]包含部分海洋经济活动,[10]注重海洋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海岸带经济是以海陆交接的地带为空间载体,通过集聚经济资源与要素而形成的海陆一体经济,是沿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经济活动局限于海岸线空间范围。港口经济是港口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强调在特定的海岸线自然地理条件下对海陆交通运输功能的综合利用性,一定意义上突出了向海的功能。蓝色经济概念来源于海洋经济,但其范畴要远高于海洋经济,是一种海陆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12-13]即陆海统筹的区域经济。向海经济突出强调的是以海为方向的目标、导向、通达,隐含着更为强烈的指向性、主动性和追求性,在战略规划层面具有更为明显的政策引领性和要素驱动性。

① 资料来源于《港口经济辞典》。

向海经济打破了陆域经济、沿海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港口经济、海岸带经济的系统边界,超越现有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通过向海政策强化陆域经济的外向发展,推进陆域经济依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对外贸易往来,从而加速陆域经济、沿海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港口经济与海岸带经济系统的融合,逐步深化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14](P22)因此,向海经济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重政策背景提出的旨在通过扩大经济开放度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战略选择,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 基本特征

根据向海经济的科学内涵及四个维度,本文归纳总结了其主要特征,认为空间指向性、演进层次性、发展综合性、高技术依赖性、开放包容性、生态环保性是向海经济的基本特征。

(1) 空间指向性。向海经济是国民经济由陆地向近海,由近海向深远海的动态演进的过程,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推动海洋开发区域逐步由陆向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扩散和转移,海洋生产力发展层次不断提高。

(2) 演进层次性。向海经济演进需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技术产业等多层次推进,在稳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实现要素和资本的积累,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孕育和开发。向海经济演进兼顾传统海洋产业的稳固提升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壮大,具有层次性特征。

(3) 发展综合性。向海经济并非是多种经济形态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高度融合独立的综合经济系统,通过统筹考虑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间和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海洋经济为主体,厘清海洋经济、陆域经济、海岸带经济、港口经济等关系,循序、系统、连贯地推进向海经济的综合发展。向海经济不是单一的部门经济或行业经济,而是不同行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向海经济也不是指单一的海洋经济或者陆地经济,而是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的延伸和拓展,其范围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既包括产业之间的融合;也包括资金、技术、空间和市场等微观要素的融合。

(4) 高技术依赖性。海洋开发是集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风险于一体的经济活动。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优化,还是新兴海洋产业的孕育和布局,向海经济发展均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与装备作为支撑,例如大洋探勘设备、深远钻井平台、大型养殖工船、大型运输船舶等。在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是海洋经济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海洋开发活动空间拓展的必要条件,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科技产业化水平密切相关。

(5) 开放包容性。向海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发展向海经济是一个向海要资源、向海要财富的过程。海洋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特征,联系着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要素和资源。向海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沿海、沿边的区域优势,依托港口、交通建设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的交换,实现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衔接和联合,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6) 生态环保性。向海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后提出的。因此,向海经济融合了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蓝色海湾为目的,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协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经济与人类社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为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保障。

二、向海经济发展的四大关键点

向海经济的特征表明,它是多种产业类型或经济形态融合发展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单方面理解向海经济是不合理的,要在陆海统筹发展的视角下,全面考虑向海经济体系的构成。基于前文分析,本文认为发展向海经济要把握四大关键点(如图 3),即陆域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四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支撑向海经济的发展框架。

图 3 推动向海经济发展的四大关键点

陆域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起向海经济的发展框架。陆域经济是向海经济的发展基础,支撑现代港口建设与布局,完善海洋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现代海洋体系的,实现陆域产业向海延伸、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对外贸易扩大,为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海洋经济是向海经济的重要依托,是陆域经济实现向海延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陆域产业技术的向海延伸、融合与创新不断增强,支撑海洋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现代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业,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陆域经济向海大通道,这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现代港口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陆域经济向海延伸的重要通道与门户,协同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效衔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实现陆海经济互联互通重要纽带。海洋交通运输是向海经济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的重要渠道,支撑陆域经济或海洋经济走向世界,推动向海经济有效运转的关键环节,运输网络的完善程度影响向海经济发展效率。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依靠于四大关键点的有效衔接与协同推进。本文基于陆域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的作用关系,具体阐释四大关键点在向海经济中的地位、角色及功能。

(一) 陆域经济

向海经济的提出实质是推动国民经济通过海洋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借助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陆域经济的外向发展,是陆域经济通海发展的重要体现。陆域经济发展的已有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技术水准,[15]构成了该国发展向海经济的基础,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转移内陆过剩产能。陆域经济向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消费市场,推动经济产能向国际市场转移,缓解优势产能过剩的问题。二是陆域经济的市场需求会加速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流动与聚集,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为陆域经济外向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支撑,尤其是港口产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因此,在推进向海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牢牢把握陆域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通过陆海资源要素流动逐步完善向海经济基础设施,为打造畅通无阻的陆海通道、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储备。

(二) 海洋经济

在向海经济中,海洋经济的地位不同陆域经济,海洋经济是影响向海经济对外开放深化、资源财富拓展、内陆通海发展的主要经济形态,向海经济能否满足陆域经济的外向发展需求与资源财富的拓展,依赖于海洋产业体系的完善程度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海洋经济本质是外向型经济,向海经济的提出将会扩大其外向属性,外向属性的增强依赖于海洋开发能力,取决于海洋技术创新。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影响向海经济的高效、高质、持续发展。同时,海洋产业是资源财富拓展的重要载体,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深海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港口物流业等产业发展直接影响海洋资源开发程度。因此要坚持陆海统筹原则,推动陆海资源的空间集聚,促进海陆产业的高端融合,深入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发展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服务功能,为陆域经济向海延伸提供产业基础。

(三) 现代港口

沿海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构成,是向海经济的战略支点,是连接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键纽带,在外向型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加凸显了沿海港口的重要地位。因此要充分发挥沿海港口的支点、纽带作用,重点打造智慧港口与绿色港口,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持续提高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港口发展模式,推动港口发展向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同时通过港口资源整合,合理布局港口建设,集合区域优势资源塑造定位清晰、分工明确、错位互补、竞争有序的港口群,[16]同时积极推动集码头泊位规模化、布局网络化、腹地协同化、技术结构高新化、功能结构基地化等特征为一体的第四代港口建设,[17]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化大港,为陆域经济的向海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另外,陆域经济“走出去”会加速推进港口建设,扩大港口经济腹地与货物来源,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在实现港口自我发展的同时,会拉动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四) 海洋交通运输

目前,国际贸易运输总量的2/3依赖于海洋交通运输。[18]海洋交通运输对向海经济的影响犹如血管对人体一样至关重要,是连接沿海各港口的重要通道,是支撑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被称为国家经济走向世界的桥梁纽带。向海经济资源(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边界的拓展依赖于海上交通网的构建以及专业化线路的多寡,同时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为向海经济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要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海上交通运输效率。通过政治磋商、外交手段、经济方式等形式,逐步完善海洋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与世界沿海各国的贸易往来;要加快多式联运建设,实现海洋交通运输与陆运、河运的有效衔接。同时调整海洋交通运输结构,优先发展集装箱和客货滚装运输,[19]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率。另外,要坚持向海图强,壮大海军实力与战斗力,提高海上救援能力,保障海上交通运输安全,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

三、向海经济的演进过程

根据陆域与海域在向海经济中的作用关系,探讨向海经济的演进过程及作用方式,基于前文分析,将向海经济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互动。

(一) 以陆促海

以陆促海是向海经济发展的初期。通过发展向海经济,优化海陆间资源配置结构,借助陆域经济的扩散效应与溢出效益,合理引导陆域经济的资金、人才、科技、先进管理经验与模式等优势资源向海洋延伸与集聚,增强海洋综合开发能力,提高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并有序逐步推动海洋经济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速海洋高端产业发展(例如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完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例如港口、海洋运输线路、航线等),健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快海洋产业升级,巩固海洋在高质量发展要地中的战略地位,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开发能力的提高与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并参与国际海洋秩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图 4 向海经济演进的初期阶段:以陆促海
(二) 以海带陆

以海带陆是向海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以陆促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一方面扩大了海洋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大量新资源(例如可燃冰)被发现,并逐渐流向陆域经济,带动陆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向海经济属于开放式经济,向海经济的深入拓展与对外开放,会吸引或引导国外先进技术、复合人才、高端装备等资源流向国内,大量高质量生产要素的回流会加快陆域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加快产能转移、拓展对外贸易市场、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图 5 向海经济演进的中期阶段:以海带陆
(三) 海陆互动

海陆互动是向海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此时国民经济重心兼顾于海域与陆域。借助以陆促海与以海带陆所形成的海陆流通渠道,有效衔接陆上交通网与海上交通,形成海陆多层级、多样化、网格化的经济大通道,加速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相互流动,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互联互通,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进而推动陆海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向海经济发展,强化经济的对外合作交流,吸引国际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管理经验及模式、资金等融入海洋经济开发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升级。通过陆海联动加速高质量生产要素向陆域集聚,缓解陆域经济的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资源困境。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向海经济,开拓海外市场,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产能转移,同时海洋经济实力的增强,能够科学开发与保护国家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图 6 向海经济演进的成熟阶段:海陆互动
四、结语

向海经济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开放式经济新模式,有利于深化我国经济对外开发格局,加速国际贸易经济发展,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学者对向海经济的理论探讨,本文界定了向海经济的理论概念,从空间、系统、产业与要素维度,深入分析了向海经济的理论内涵,继而分析了向海经济与其它涉海经济的关系,认为向海经济具有空间指向性、演进层次性、发展综合性、高技术依赖性、开放包容性、生态环保性等特征,陆域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港口与海洋交通运输是向海经济发展的四大关键点。基于分析,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向海经济的演进过程,并将其演进过程划分三个阶段,即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互动。要实现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把握好向海经济的四大关键点,在加速陆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的同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推动现代港口信息化、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积极开辟新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路,构建四通八达的海洋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充分认识与把握好向海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阶段制定向海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向海经济合理有序发展;三是以完善支撑向海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与配套措施为手段,以重点创新项目为引领,加快国家级向海经济示范工程建设,辐射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冯敏.立体"大交通", 为向海经济"铺路"[N].北海日报, 2017-09-02(001). (0)
[2]
蒋和生.科学用海, 大力发展广西向海经济[N].广西日报, 2017-09-22(003). (0)
[3]
戴春晨.首提"向海经济": 北部湾如何向海而生?[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4-21(006). (0)
[4]
洪小龙. 落实总书记指示打造好向海经济[J]. 广西经济, 2017, (11): 23-24. (0)
[5]
童政, 周骁骏.广西北海市: "向海经济"发展开好局[EB].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4/23/t20180423_28919025.shtml,2018-04-23/2018-06-12. (0)
[6]
童政.北部湾: 港口和产业撑起"向海经济"[N].经济日报, 2017-07-04(011). (0)
[7]
朱宇兵, 黄宏纯.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加快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 (02): 187-188. (0)
[8]
戴桂林.发展向海经济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04-09(007). (0)
[9]
Charles S. Colgan, 董伟, 周洪军. 美国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的变化[J]. 经济资料译丛, 2010, (01): 62-72. (0)
[10]
Charles S.Colgan, 何广顺, 王晓慧, 等. 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的计量理论和方法[J]. 经济资料译丛, 2010, (02): 59-74. (0)
[11]
晏维龙, 袁平红. 海岸带和海岸带经济的厘定及相关概念的辨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1, (01): 82-93. DOI:10.3969/j.issn.1007-1369.2011.01.009 (0)
[12]
赵炳新, 肖雯雯, 佟仁城, 等. 产业网络视角的蓝色经济内涵及其关联结构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5, (08): 135-147. DOI:10.3969/j.issn.1002-9753.2015.08.013 (0)
[13]
何广顺, 周秋麟. 蓝色经济的定义和内涵[J]. 海洋经济, 2013, 3(04): 9-18. (0)
[14]
中共合浦县委, 合浦县人民政府. 广西合浦县发展向海经济战略研究[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8. (0)
[15]
伍业锋. 海洋经济:概念、特征及发展路径[J]. 产经评论, 2010, (03): 125-131. DOI:10.3969/j.issn.1674-8298.2010.03.014 (0)
[16]
季则舟, 杨兴宴, 尤再进, 等.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状况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10): 1211-1217. (0)
[17]
孙光圻, 刘洋. 第四代港口对中国港口建设的启示[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 (05): 71-73. DOI:10.3969/j.issn.1003-3688.2010.05.019 (0)
[18]
郝雨浓.海洋运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研究[D].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51-1017196422.htm (0)
[19]
薛忠义.以海洋交通运输发展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N].大连日报, 2013-07-12(B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