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Issue (4): 110-117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2104011

引用本文  

李旭奎, 翟慧敏. 2009-2019年国内外移动辅助阅读研究述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 110-117.
Li Xukui, Zhai Huimin.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Mobile-assisted Reading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2009 to 2019[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21, (4): 110-1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条件句的认知情境对比研究”(20CYYJ1520BYY008);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条件句的功能分化和句式变异研究”(20CYYJ15);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QDSKL2001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旭奎(1971-),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11-30
2009-2019年国内外移动辅助阅读研究述评
李旭奎 , 翟慧敏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普及,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ALL)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阅读是二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因此相当多的研究聚焦于移动辅助语言学习对阅读的影响,但是鲜有研究者对该类研究加以总结。笔者选取了2009-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30篇关于移动辅助阅读的实证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移动辅助阅读相较于传统课堂和纸质阅读的优势、不同设备和系统程序促进阅读理解的效果、个体因素对移动辅助语言学习促进阅读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结果发现:(1)移动辅助阅读可以改善传统课堂阅读教学和纸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它与二者的合理结合有助于增加学习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成绩;(2)移动设备的操作困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移动辅助阅读的效果;(3)不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移动设备对阅读的辅助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展望了未来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二语习得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    移动阅读    移动设备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Mobile-assisted Reading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2009 to 2019
Li Xukui , Zhai Huim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and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n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 research has gradually received attention.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quite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MALL on reading, few researchers hav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is paper selected 30 empirical studies on mobile-assisted reading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between 2009 and 2019,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assisted reading over reading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and paper-based read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bile devices and system program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MALL's role in promoting reading development,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Mobile-assisted reading can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and paper-based reading, and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mobile-assisted reading with the latter can help increase learner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2) The features and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of mobile devices and learn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an affect mobile-assisted reading; (3)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ole of mobile devices in reading.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MALL a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obile-assisted reading    mobile devices    

鉴于阅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直受到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移动设备的高普及率和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开启了移动计算时代,改变着知识传播的方式和阅读使用的信息载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词典、数字音乐播放器和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等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应运而生。

最近十年(2009-2019年)来,国内外对移动辅助阅读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鲜有研究者对此加以总结。因此,本研究采取主题检索方式,以“移动(mobile)/移动辅助(mobile-assisted)/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阅读(reading)/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和“电子阅读器(e-reader)”作为搜索关键词,将时间范围设定为2009年至2019年,分别在ISI Web of Science,Academic Search Complete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421篇文章,剔除书评等非实证研究文章及商业、经济或二语学习其他方面等与本文主题不相干的文章,最终选定30篇文章。本文将对这30篇文章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从移动辅助阅读的效果、影响移动辅助阅读效果的因素、移动设备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移动辅助阅读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移动技术在二语阅读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

一、移动辅助阅读的效果研究

有研究表明,移动辅助阅读可以改善传统课堂阅读教学、纸质阅读存在的问题,它与二者的合理结合有助于增加学习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成绩。但是也有少量研究指出,移动辅助阅读与阅读理解成绩的提高无显著关系,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一) 移动辅助阅读与传统课堂阅读的效果对比

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通常缺乏丰富的补充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Oberg & Daniels让对照组的学生在课堂上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以小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听、说、读、写练习,[1]实验组的学生则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协调安排自己的学习顺序与进度,在苹果iPod Touch设备上完成与对照组一致的学习任务。三次单元测试结果均显示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指出,利用iPod Touch设备进行自调式(self-paced)学习时,学习动机水平更高,比传统的小组式课堂学习更容易获取学习材料。在Kim的研究中,[2]对照组只在传统课堂内对文本进行阅读并讨论,而实验组除完成上述学习外,每周还需在课后借助移动手机上的Kakao Talk软件参与阅读主题的讨论。阅读理解前测和后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这说明整合了基于手机互动的移动辅助阅读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小组学习的混合语言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单独进行阅读,并通过同伴交互得到实时反馈,进而提高阅读理解成绩,增强学习兴趣。

同样,Wang将苹果iPad选定为自主学习工具,[3]探讨自定进度的移动学习集成指令(mobile learning integration instruction)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传统的小组式课堂教学相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定进度的移动辅助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因此,在传统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移动辅助阅读,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面临的阅读补充资料匮乏、师生及学生互动较少、学生阅读自主性较差等问题。

(二) 移动辅助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对比

李兴敏在分析外语教学中的移动学习模式时指出,[4]电子课外读物可满足学习者巩固知识与深入学习的需求,而课堂上对移动辅助阅读内容的讨论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有研究发现,[5] [6]与纸质文本相比,电子阅读器中的动画演示、高亮标注、词典等阅读功能会对阅读、注释和信息检索过程产生影响,激励学习者灵活使用各种阅读资源;学习者也表示与数字文本交互时,阅读体验更加愉悦,学习动机明显增强。但是,Chen等让学生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数字阅读资源,[7]发现这对学习者的阅读理解并无显著影响。也有研究表明,[8][9]阅读纸质文本时,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获取细节信息;而电子阅读器会干扰学习者的阅读过程,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如何将移动设备辅助阅读与纸质阅读有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这便自然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Chao & Chen首先选取40名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研究,[10]发现手机辅助阅读可增强纸质文本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记笔记,发现关于文本的理解性问题,以供讨论。在随后进行的为期六周的案例研究中,Chao & Chen以六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一步探讨手机辅助阅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机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增强纸质文本的阅读与学习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或开展学习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管理学习目标的能力。Ataee等指出,[11]无论是纸质学习,还是移动辅助学习,都应在恰当的教师建模和指导下,帮助学习者建立有效的策略意识,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移动辅助阅读效果的因素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影响移动辅助阅读效果的因素,既有与移动设备相关的因素,也有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

(一) 与移动设备相关的因素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是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视为计算机语言辅助学习的拓展。但是与计算机相比,移动设备具有便携性、移动性、自发性、交互性、多功能性、连接性、文本相关性等特点,移动辅助语言学习也因此展现出不同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优越性。移动设备的移动性和自发性可以使学习者将语言学习带出课堂,随时随地阅读在线材料;而学习者花在阅读课程上的时间越多,获得的阅读技能越好,最终的阅读表现就越优异。[12]Hazaea & Alzubi探索了移动技术对增强“英语作为外国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以下简称EFL)学习者阅读的作用,[13]提出在线和离线词典、手机摄像头、在线资源和记事本共享插图、摘要照片和思维导图等手机工具和功能,有助于学习者的文本使用、文本分析与文本参与。

除了研究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连接性等功能外,有的研究者探讨移动设备作为基础通信工具的功能。Tai以中国台湾地区的六年级小学生为受试,并将其分成3-4人小组,[14]设计了一种情境化的移动辅助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英语阅读材料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借助移动设备的通信交际功能进行组员间互动、讨论和协商,在真实情景中解决文本相关问题,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该模式还通过创建激励任务,支持和吸引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结果表明,移动技术与课程、文本、教学法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受试的词汇和语法成绩,还改善了受试对语言学习的态度,使受试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意图。Brown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15]

由于不同移动设备的系统平台在内容的易用性(用户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努力程度)、有用性(设备中的系统有助于用户成功完成一项活动的程度)、可学习性(用户与信息平台交互时,发现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Hyman等让140名艺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进行课程学习,[16]结果发现,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的意图、实际使用移动设备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与移动设备上内容易用性、有用性、可学习性、系统指令的交互性和直观性密切相关。当设备和系统指令易于理解,并能帮助学生实现清晰可识别的目标时,学生的期望更高,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意图更强烈。电子阅读器由于不具备多模态功能,缺乏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导航拓扑,因此学习者在问卷反馈中表示更喜欢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学习。这表明,移动阅读设备的交互性和多模态功能不但可以使学习者充分利用各种可获取资源,增加阅读时间,而且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文本内容。

当然,移动设备也并非没有不足之处。Piper等将信息与通信技术用于素质教育,[17]发现新技术的运用对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无显著影响,并指出技术设备的操作困难是影响其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除操作方面的问题外,移动设备的自身特性也影响其辅助阅读的效果。司国东、李安、宋鸿陟探究了扭曲界面突出重点信息的移动辅助阅读对阅读效果的影响,[18]结果发现,在时间宽裕时,扭曲界面与普通界面的阅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有限时间内,扭曲界面不但可以节省阅读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对文本内容的记忆效果。Chen & Lin研究了坐、立、走三种阅读环境下静态和动态的文本呈现方式对学习者阅读理解、持续性注意力和认知负荷的影响,[19]指出应针对不同的阅读环境调整移动阅读中的文本呈现方式,以便学习者能够高效地进行阅读。Chen & Lin还指出小屏幕会限制信息传输,[19]从而对移动设备的阅读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手机等移动设备涵盖的娱乐资源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信息迷航,影响学习效果。Wang & Smith发现手机上的游戏等娱乐性软件会增加学生在手机上进行外语阅读的难度,[20]因此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虽然移动设备的辅助可以使教师通过发布指令及时参与、指导与管控学生的阅读过程,为学生提供认知辅助,使学生及时对阅读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但是Hashim & Vongkulluksn在探索移动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中介作用时,[21]发现教师通过电子阅读器发布的指令会干扰学生的阅读过程,降低学生的阅读乐趣,并进而导致不良的学习行为。因此, 教师应当避免在阅读内容中发布阅读指令,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 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移动辅助阅读对阅读理解的积极作用。Lan等以中国的52名四年级小学生为受试,研究移动设备支持的计算机辅助双向英语早期阅读系统(computer-assisted reciprocal early English reading)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习者早期阅读技能和合作学习行为的影响,[22]发现实验组不同阅读水平的受试在口头阅读流利度和复述流利度两项早期阅读技能测试中的成绩显著提高,表明其阅读理解能力明显增强;而对照组中仅阅读水平高的受试在口头阅读流利度测试中的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在学习行为方面,实验组的大多数学生表现积极,乐于合作;而在对照组中除阅读水平高的受试外,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被动、不负责任和反合作的态度。由此可见,在合作式EFL阅读活动中,移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中低阅读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成功完成分配的任务,并使学习者有机会为个人的学习过程负责,激发其积极的合作学习行为,促进其早期阅读技能的合理进步。Hwang等对比了高水平学习者与低水平学习者在课堂内、外使用可注解多媒体电子阅读器(annotatable multimedia e-readers)时的学习表现及效果,[23]发现阅读成绩与使用文本注解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且高水平学习者课堂内、外使用注解功能的时长均超过低水平学习者。此外,低水平学习者由于受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达到高水平学习者使用注解共享功能的程度,因此该功能对高水平学习者阅读成绩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Huang等让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66名小学生参加时长80分钟的互动式电子书学习系统(interactive e-book learning system, 以下简称IELS)实验,[24]发现女生对学习系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对学习系统可用功能的期望高于女生。Huang等随后让其中的六年级的23名学生在IELS实验中阅读两本电子书,[24]完成复述测试,并用追踪软件记录学生的阅读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女生多选择略读,而男生倾向于阅读速度较慢的读听,而且女生在复述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男生。因此,Huang等提出,尽管个性化阅读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趋向于缩小男、女在技术适应能力方面的差距,但是性别差异仍是研究儿童电子书阅读需考虑的因素。

三、基于移动设备的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当前,为移动网页和独立移动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的信息内容管理系统激增,移动信息技术正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参与异步、即时获取的教学资源而改变着教育前景。除移动设备的基础功能外,一些研究者设计了更为复杂的系统或应用程序,以促进移动设备的辅助阅读。

Chang等介绍的无线掌上系统(wireless handheld system)旨在训练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水平。[25]该系统包括个人阅读模块和合作阅读模块。个人阅读模块的界面不仅包含各阅读策略功能,如设定阅读目标、个人解释、猜测、突出显示、记笔记和总结等,还有为理解各策略而设计的分层结构提示栏。完成个人阅读活动后,学生可选择进入合作阅读模块进行小组阅读。该研究指出,基于无线掌上系统的移动辅助课堂教学不但可解决传统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改善了小组合作阅读的学习效果。Chang & Hsu将移动辅助同步协作翻译注释系统运用于EFL英语教学中,[26]发现即时翻译、注释和多用户共享词汇注释功能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文本内容和提高阅读理解测试成绩。此外,该系统还详细记录了每位学习者查阅单词、标记注释等情况,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设计教学重点。Hsu等提出了一种个性化推荐的移动语言学习方法,[27]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发了一款集阅读材料推荐模块和阅读注释模块于一体的移动学习软件。中国台湾地区的108名高中生利用该软件系统阅读与各自喜好和知识水平相匹配的文章,并利用个人或共享注释模式对文本中的英语词汇标记恰当的中文翻译。结果发现,受试在该移动学习软件的辅助下,不但呈现出更好的学习态度,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认知负担。

在利用移动支持的合作阅读系统(mobile-supported cooperative EFL reading, 以下简称MCER)成功辅助小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后,Lan等为应对中国台湾地区大多数小学教师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挑战,[28]根据两名英语老师的使用体验反馈,对该系统进行优化,以增强与常规基础EFL课程的关联性,克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他们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料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和资料共享管理模块,分别帮助教师上传学习资料、管理班级信息、记录学生阅读情况。其次,对教师界面进行结构优化,增加树形结构和地图结构导航,开发新功能,用以添加新的学习材料,简化材料的创建及上传过程。第三,简化教材的查找和管理过程。最后,他们将新MCER系统融入一所小学的日常英语教学中,评估优化后的辅助阅读系统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的两项早期阅读技能,即音素分割和无意义词汇阅读得到了显著提升。

由于小屏幕的呈现方式、低精度的触控式交互特点和低效率的导航都会增加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给移动阅读造成困难,因此,司国东、李安、赵玉人等在安卓平台开发了一款支持可视化导航的移动阅读软件,[29]以期通过改进导航方式降低认知负荷,优化阅读过程。该软件首先提供包含全部页面信息的整体视图,然后阅读者可根据需要,单击其中包含的缩略图,并放大与查看细节视图,通过快速定位目标页面以减少交互时间,提高导航效率。在该研究中,24名大学本科生分别利用该可视化导航阅读软件和常规拖动式导航系统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任务。结果显示,学习者使用前一阅读软件时,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更少。说明该软件可通过快速切换页面而减少不必要的交互操作,降低认知负荷,改善移动辅助阅读的不足。

四、对未来移动辅助阅读的探索与展望

通过对2009-2019年国内外移动辅助阅读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从纵向上看,人们对移动辅助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对移动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化;从横向上看,研究者们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从新的角度研究移动设备对二语阅读的影响,因此研究更趋多元化。此外,国外关于移动辅助阅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比较丰富,相比之下,中国台湾地区有的学者对移动辅助学习进行了探索,但是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多涉及理论层面,实证研究则聚焦于移动辅助学习对英语词汇习得与听力的影响,鲜有研究者探讨移动辅助学习对阅读的影响。因此,国内研究者可在以后多进行关于移动辅助学习的实证研究,以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基于现有研究,笔者对未来移动辅助阅读的探索做以下展望:

首先,完善不同移动设备学习终端对二语阅读影响的研究。移动辅助学习中的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电子词典、电子书、学习机、MP3/MP4、iPod/iPad、投票器、掌上电脑等,但以往的研究多选择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设备的学习终端进行辅助阅读,数字音乐播放器、学习机等移动设备对阅读的辅助学习效果并未得到关注。将来可研究不同移动设备对阅读的辅助学习效果,以便为各种移动设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其次,完善移动学习资源和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不同的移动学习资源和程序系统在易用性、有用性和可学习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学习者对移动辅助学习的态度与移动辅助学习的效果。移动学习资源可弥补传统的纸质资源和计算机辅助学习资源的不足,但是移动设备存在屏幕小、存储空间有限等缺陷,因此将来的研究可针对移动设备的特性设计、开发高效的移动学习专属资源和程序系统。

第三,开展移动辅助学习与传统学习相结合的研究。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移动辅助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效果,发现移动辅助学习可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移动辅助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但是如何吸纳二者的优点,将移动辅助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高效结合,如何合理使用纸质资源与移动资源,如何发挥教师参与在学习中的作用等,都是值得研究者持续探索的课题。

第四,重视移动辅助学习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需要合理制定学习内容,而且要坚持在移动学习中贯穿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优势,关注学生的移动学习体验。[30]不少研究者指出移动技术的操作性难题是妨碍移动辅助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学习使用相关设备及软件时花费的时间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理论研究的宏观层面居多,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指导,而应用研究的普适性较低,没有考虑到整体教学环境现状,很多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仍面临着障碍。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更具体可行的理论,为移动辅助学习的实现提供依据。

五、结语

目前,同国外丰富的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证研究。而阅读作为二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在移动辅助学习中的研究所占比例不如词汇习得和听力。本文对国内外移动辅助阅读相关的30篇实证文章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探究了移动辅助语言学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并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移动辅助阅读的发展,旨在为实际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指导。

笔者发现,移动辅助阅读可以解决部分传统课堂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增强学习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成绩,如果能与纸质阅读恰当地结合,将发挥更大的效用。多数实验受试也表示愿意利用不同移动设备进行阅读学习,对移动辅助阅读持积极肯定态度。同时,移动辅助阅读效果受到移动设备操作困难、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关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设计开发满足不同个体需求且简捷便于操作的系统及软件,这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Oberg, A., & Daniels, P.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 student-centred mobile learning instructional method ha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3, 26(2): 177-196. (0)
[2]
Kim, H.S. Effects of using mobile devices in blended learning for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J]. Multimedia-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4, 17(2): 64-85. (0)
[3]
Wang, Y.H. Integrating self-paced mobile learning into language instruction: Impact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learner satisfaction[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17, 25(3): 397-411. (0)
[4]
李兴敏. 外语教学的移动学习模式[J]. 课程与教学研究, 2009, (3): 109-111. (0)
[5]
Hung, H.C., & Young, S.S.C. The effectiveness of adopting e-readers to facilitate EFL students' process-based academic writ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5, 18(1): 250-263. (0)
[6]
Wright, S., Fugett, A., & Caputa, F. Using e-readers and internet resources to support comprehensio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3, 16(1): 367-379. (0)
[7]
Chen, N.S., Teng, D.C.E., Lee, C.H. & Kinshuk. Augmenting paper-based reading activity with direct access to digital materials and scaffolded questio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 57(2): 1705-1715. (0)
[8]
Margolin, S.J., Snyder, N., &Thamboo, P. How should I use my e-reader? An explor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electronic presentation of text results in good comprehension[J].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2018, 12(1): 39-48. (0)
[9]
Long, D., & Szabo, S. E-readers and the effects on students' read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comprehension during guided reading[J]. Cogent Education, 2016, 3(1): 1-11. (0)
[10]
Chao, P.Y., & Chen, G.D. Augmenting paper-based learning with mobile phones[J].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2009, 21(3): 173-185. (0)
[11]
Ataee, E., Fatemi, M.A., & Ashraf, H. The effect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on Iranian lower intermediate EFL Learn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skimming and guessing strategies awareness[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5, 5(7): 1428-1437. (0)
[12]
Lin, C.C. Learning English reading in a mobile-assisted extensive reading program[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 78(5): 48-59. (0)
[13]
Hazaea, A.N., &Alzubi, A.A.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mobile on EFL learners' reading practices in Najran University[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6, 9(5): 8-21. (0)
[14]
T ai, Y. Contextualizing a MALL: Practice design and evalu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2, 15(2): 220-230. (0)
[15]
Brown, S. Young learners' transactions with interactive digital texts using e-reader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2016, 30(1): 42-56. DOI:10.1080/02568543.2015.1105887 (0)
[16]
Hyman, J.A., Moser, M.T., &Segala, L.N. Electronic reading and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ies: Understanding learner expectation and usage intent for mobile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 62(6): 35-52. (0)
[17]
Piper, B., Zuilkowski, S.S., Kwayumba, D., &Strigel, C. Does technology improve reading outcomes?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ICT interventions for early grade reading in Keny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6, 49: 204-214. (0)
[18]
司国东, 李安, 宋鸿陟. 扭曲界面对移动阅读效果的影响[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12): 68-73. (0)
[19]
Chen, C.M., & Lin, Y.J. Effects of different text display type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ustained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load in mobile reading contexts[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16, 24(3): 553-571. (0)
[20]
Wang, S., & Smith, S. Reading and grammar learning through mobile phones[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13, 17(3): 117-134. (0)
[21]
Hashim, A.K., & Vongkulluksn, V.W. E-reader apps and reading engagement: A descriptive case study[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8, 125(7): 358-375. (0)
[22]
Lan, Y.J., Sung, Y.T., & Chang, K.E. (2009). Let us read together: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omputer-assisted reciprocal early English reading system[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 53(4): 1188-1198. (0)
[23]
Hwang, W.Y., Liu, Y.F., Chen, H.R., Huang, J.W., & Li, J.Y. Role of parents and annotation sharing in children's learning behavior and achievement using e-reader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5, 18(1): 292-307. (0)
[24]
Huang, Y.M., Liang, T.H., & Chiu, C.H.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ading of e-books: Investigating children's attitudes, reading behaviors and outcome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3, 16(4): 97-110. (0)
[25]
Chang, K.E., Lan, Y.J., Chang, C.M., & Sung, Y.T. Mobile-device-supported strategy for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10, 47(1), 69-84. (0)
[26]
Chang, C.K., & Hsu, C.K. A mobile-assisted synchronously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annotation system for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reading comprehension[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1, 24(2): 155-180. (0)
[27]
Hsu, C.K., Hwang, G.J., & Chang, C.K. A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based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reading performance of EFL studen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3, 63(12): 327-336. (0)
[28]
Lan, Y.J., Sung, Y.T., & Chang, K.E. From particular to popular: Facilitating EFL mobile-supported cooperative reading[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13, 17(3): 23-38. (0)
[29]
司国东, 李安, 赵玉, 等. 移动阅读可视化导航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 (7): 86-91. (0)
[30]
方海光, 王红云, 黄荣怀. 移动学习的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1): 14-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