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对深海养殖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和重视,将其视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实现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是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正确选择。目前,我国在深海探测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以“深蓝1号”“德海1号”和“长鲸1号”为代表的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渔场陆续建成。然而,我国深远海养殖在运行中存在产业发展准备不充分、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以及对于养殖系统的有效支持不足等问题。[1][2]因此,构建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成为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3][4][5]我国深远海养殖具有技术依赖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环境友好性强等特点,[6]然而,在产业链构建方面面临产业政策不完善、养殖设施装备投入成本高、船岸一体化管理困难等挑战。[7][8][9]对此,构建包含动力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协同机制和调控与反馈机制等子机制在内的运行机制对于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11]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从战略层面出台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规划,[12]联合养殖生产经营者、海工和加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主体,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在对养殖过程进行科学谋划的同时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13][14]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侧重于探究深远海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工程领域的创新对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忽视了对深远海养殖运行机制的探讨。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构建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其在养殖运行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具体而言,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目标,包含启动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风控机制等子机制,实现优化养殖空间布局、提升养殖装备和配套养殖技术、强化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等目标。通过对“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诠释研究,验证本文提出的运行机制,为深远海养殖探索可复制的技术路线和养殖模式。
二、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运行机制是指在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功能,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配置、组织形式关系到机制的运行结果和运行效率。[15]深远海养殖涉及诸多环节和要素的相互配合,因此,将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分为启动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风控机制,如图 1所示。启动机制是指在设施装备投运之前形成的一套规范的方法;实施机制是指深远海养殖产业链内部各环节彼此依存所形成的运行程序和过程;保障机制为深远海养殖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撑;风控机制针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防控措施,将养殖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四个子机制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深远海养殖的顺利运行。
![]() |
图 1 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 |
启动机制是指为实现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在设施装备投运之前建立的一套适应深远海养殖的规则和方法,如图 2所示。首先,沿海省份地方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对养殖区进行整体海域使用论证,对接海洋负责部门(海洋与渔业局)以及企业,明确登记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等方面的审核要点,对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进行所有权不动产登记。[16]同时,通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设施装备进行检验,对合格的深远海渔业养殖设施出具检验证明或检测报告。最后,由省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建立深远海养殖动态台账,及时掌握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的基本信息和经营状况,每年6月、12月底前将设施装备的运行情况报送农业农村部。
![]() |
图 2 深远海养殖的启动机制 |
深远海养殖实施机制是指养殖运行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彼此依存、有机结合形成的内在关联和运行方式。深远海养殖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种质资源选种与培育、养殖物资供应、水产物流加工、市场销售以及产业链延伸,如图 3所示。
![]() |
图 3 深远海养殖的实施机制 |
沿海省份政府以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为契机,引领科研院所开展水产种业领域关键核心应用技术攻关。同时,联合以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组建蓝色种业研究院,培育水产新品种,开展养殖苗种生物学特征、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评价测定,[17]打造水产种苗研发中试基地和现代化海洋生物种质培育基地。
2、养殖物资供应由深远海养殖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为网箱和工船养殖配备专业化的生产物资运输船、活鱼运输船和冷藏加工运输船。同时,配套以大陆为基点的转运、加工、配送生产基地和远程集控中心等船岸一体化系统,[18]构建深远海养殖装备的能源和生活保障系统、渔获加工与智能化物流网络平台以及数字化远程管理系统等,为深远海养殖提供系统、稳定的物资供给。
3、水产物流加工沿海省份政府部门通过加强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包含冷藏加工和陆基服务在内的产业链后端,扶持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消费者和客户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等,随时查看网箱、平台和工船等养殖设施装备的运行状态、养殖环境实时数据、近期环境变化趋势等信息,对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实现水产品生命过程的可视化和全溯源。[19]
4、市场销售根据深远海养殖模式和养殖周期的不同,沿海省份政府部门联合地方行业协会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海洋渔业部门联合技术研发机构制定不同的产品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控制规范,解决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沿海省份政府部门指导养殖区域的企业经营主体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打造具有高市场占有率的深远海养殖产品优秀品牌。
5、产业链延伸沿海省份政府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深远海养殖(如青岛国信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由龙头企业引领打通深远海养殖在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难点,实现育苗、养殖到物流、加工、品牌销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20]同时,推动渔民通过众筹、入股等方式参与深远海养殖,将渔民增收嵌入深远海养殖全链条,探索发展集休闲垂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海洋科普等领域为一体的深远海养殖新业态。
(三) 深远海养殖的保障机制深远海养殖保障机制是为养殖活动顺利运行提供技术、资金和设施装备等条件支撑的机制。深远海养殖主要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对生产可控性以及资源配给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构建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机制支撑深远海养殖产业运行。本文构建的深远海养殖保障机制如图 4所示。
![]() |
图 4 深远海养殖的保障机制 |
全过程智能化保障通过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养殖装备结构设计、网衣清洗、渔获起捕、饲料投喂以及养殖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首先,通过5G网络、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据全面的深远海养殖多功能大数据平台,实现自动投饵机、网箱监控装备、水质检测装备、疫苗注射机和真空捕鱼机等配套设备的完全自动化。[21][22]同时,深远海养殖经营主体依托智能平台对育苗、养殖、加工、储藏、物流、销售进行全过程运营管理和决策指挥,为水产品溯源、供应链金融、物联网交易、鱼类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多领域提供信息服务。
2、资金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由省级政府资金与中央政府资金配套支持深远海养殖平台试点项目建设,省级财政对深远海大型桁架类养殖网箱和养殖工船按照装备实际造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同时,沿海省份政府对深远海养殖给予混合用海、海域使用金减免和按年分期缴纳等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冷储物流、水产品产销和品牌创建等活动给予奖补,全链条支持深远海养殖市场主体发展。
3、金融服务保障沿海省份政府部门通过召开“政银保企”对接会,定期向省级金融部门推送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名单,利用智慧金融综合平台、融资需求库等平台发布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保险机构的金融服务产品。金融机构研究建立深远海养殖装备产权登记制度,推动养殖产权抵押贷款融资;同时,渔业互保协会将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纳入保险范畴,开创养殖高温、风力气象指数等多保险品种,完善渔业互助保险和共保体系。
4、技术升级和推广保障海洋渔业和科技部门充分发挥产业经济和市场理论对养殖经营主体在技术研发和实践方面的促进作用,实现深远海养殖技术研发与产业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产业经济领域的专家通过参与大型科研团队,将产业经济和市场理论纳入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之内,在基层技术人员中普及产业经济和市场理念。同时,各级渔业技术推广站是深远海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的重要依托平台。通过增加相关图书、音像等技术资料,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专题活动,形成完善的深远海养殖技术规范。
(四) 深远海养殖的风控机制风控机制是指在深远海养殖过程中,采取规范化的防控措施将养殖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机制。安全、健康养殖是深远海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3]因此,需要构建风控机制对深远海养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规避。本文构建的深远海养殖的风险机制如图 5所示。
![]() |
图 5 深远海养殖的风控机制 |
台风、龙卷风等引起的风暴潮和巨大海浪会对养殖设施装备系统造成破坏性打击。[24]此外,鲨鱼等凶猛动物对网箱网衣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深远海养殖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对养殖设施装备结构与锚泊系统进行工程化设计和建设,优化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在抗风浪、耐流等结构安全方面的性能。同时,依托深远海智能养殖云控制中心挖掘深远海养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数据,[25][26]为深远海养殖经营主体提供抗台预报、故障诊断分析、鱼群疾病预防、鱼群逃逸预防等信息保障服务,降低养殖过程中设施装备的运行风险。
2、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沿海省份政府部门结合养殖海域的实际情况开展环境承载力的规划环评工作,明确各养殖品种的养殖规模、养殖密度和主要表征指标的阈值。[27]深远海养殖生产经营者从事养殖要符合政府部门的海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做好跟踪监测、评价与预警工作。同时,养殖生产经营者依法配备含油污水、养殖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等在内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按照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收集、处理、排放污染物,妥善处置弃用的深远海养殖装备,避免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人员安全风险防控沿海省市政府以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基础,结合当地深远海养殖海域的实际情况,完善深远海养殖安全生产法制体系,推广深远海养殖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签订《海上养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对深远海养殖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为保障养殖海域人员安全,深远海养殖生产经营者根据气象、自然资源(海洋)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处理。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海域作业人员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及时撤离所有人员。
三、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的案例诠释——以“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为例 (一) 区域选取与数据获得根据理论抽样原则,以“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如下:(1)代表性。“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是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鲑鳟冷水鱼类的成功示范,该项目在养殖理念、技术、装备和体制机制上做了很多创新工作。2022年6月,黄海冷水团养殖区域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海域养殖大西洋鲑丰收,这标志着“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探索出了适合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可复制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新模式,[28]具有代表性。(2)适配性。黄海冷水团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覆盖海域面积为13万平方千米,[29]具备打造千亿元绿色养殖新业态的潜力。①同时,黄海冷水团水体交换条件好,养殖的水产品具有品质优、病害少的优势,且距离青岛、烟台较近,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两地养殖的基础配套设施降低人工和物流成本,[30]其运行过程有助于揭示研究主题。(3)数据可得性。“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成功实践获得了社会层面的关注和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①黄海冷水团技术团队负责人董双林分析认为,如果对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进行充分开发,最终会实现2000亿元的潜在经济效益。
遵循“三角验证”法则,本研究通过多渠道收集数据资料以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首先,借助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学术网站进行关键词搜索,获取关于“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学术研究观点;其次,借助政府网站(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公司官网(万泽丰集团等)等渠道获取相关二手资料;最后,通过大众网、齐鲁网等网站的新闻报道对项目的发展历程、产业政策、经营活动等信息进行全面搜集。
(二) “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运行机制的诠释 1、启动机制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牵头组建由中国海洋大学与万泽丰渔业集团构成的协同创新团队。山东省政府给予团队3700万元的启动资金,万泽丰渔业集团出资1.1亿元支持该协同创新团队推进绿色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发,最终设计出能够抵抗14级台风的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一号”,[31]如图 6所示。
![]() |
图 6 “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启动机制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西海岸新区管委与山东海洋集团就政策支持、合作领域、产业动能培育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32]扩大“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养殖规模。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万泽丰公司签订了《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满足“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对产业配套的需求,为实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奠定基础。
2、实施机制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团队联合万泽丰渔业集团,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借力山西沁水等地山区冷水资源优势,在日照、临沂等地建成苗种培育和驯化基地,与农户签订鱼苗培育和供应合同,带动农户持续参与项目合作,②构建了山海接力、陆海一体化的养殖模式。
②万泽丰渔业集团向日照、临沂等地的农户无偿提供鱼苗, 当农户将鱼苗养到150克左右时,再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回鱼苗,以这样的方式对农户进行精准扶持。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通过实行“链长制”,③,与山东海洋集团在项目技术探索、冷链物流、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3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与青岛市分行为项目运行提供融资贷款,如图 7所示。未来,以山东海洋集团为引领的企业将整合现有海工装备、苗种繁育、冷链仓储等产业资源,打造包括海上核心区、研发服务基地、苗种繁育基地、加工基地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内的五大区域,[34]构建集“育苗—养成—加工—物流”为一体的深远海养殖试验区,打造产值过千亿的全产业链示范工程。
③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印发《关于成立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以深远海渔业养殖项目和冷链物流基地为抓手的海洋冷链实行产业链工作机制,保障“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顺利实施,形成完整且富有韧性的产业链。
![]() |
图 7 “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实施机制 |
为突破“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在饲料、苗种、疫苗、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困境,日照市政府组建了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研究院,[35]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为项目试验区建设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保障,如图 8所示。2021年,在山东省科技厅、海洋与渔业厅和日照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保障下, 万泽丰渔业集团完成了“苗种引进中转+陆基工厂化养育+陆海接力深远海养成”的养殖技术路径探索。[36]目前,该养殖实践路径日趋成熟。
在项目推广运营阶段,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政府联合山东海洋集团,混改成立国企控股的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平台。[37]为了进一步解决制约项目发展的资金问题,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万泽丰渔业集团、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合资成立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作为“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运营和管理实施主体,[38]为项目顺利运行提供持续资金保障。
![]() |
图 8 “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保障机制 |
为了防控设施装备运行中存在的内在和外在风险,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和万泽丰渔业集团联合推动“深蓝一号”网箱不断改造升级,设计出双层高分子渔网和大型钢结构网箱,同时增加生物量监测系统、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联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政府监管、企业主导运营、专家参与指导的管理机制,制定了“1个规划+4个办法”,④对该项目在发展布局、日常作业、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规范,[39]如图 9所示。同时,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政府为项目运行制定了《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产业开发规划》《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标准;[38]山东海洋集团通过分析养殖各个环节的数据,编写适合该项目运行的操作规范、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文件,防控项目在管理和养殖操作方面的风险。
④“1个规划+4个办法”是指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渔业生产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管理办法、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办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办法。
![]() |
图 9 “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风控机制 |
本文着重构建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并结合“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深远海养殖运行的产业链条,构建包括启动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风控机制在内的运行机制体系。(2)各个子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相互配合,形成了包括养殖设施装备确权和检验的启动机制、从育苗选种到市场销售各环节彼此依存的实施机制、解决制约深远海养殖的技术、资金和金融服务短缺问题的保障机制、对养殖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规避的风控机制。(3)“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形成了包含企业投资、政府财政以及政策支持在内的启动机制、“山海接力”式的实施机制、科研机构带动和国有资本支持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监管、企业主导运营、专家参与指导的风控机制。(4)通过“黄海冷水团深远海绿色养殖项目”对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的诠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运行机制,为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广泛的经验借鉴。
(二) 政策建议基于上述主要结论,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推动建立成熟的深远海养殖技术装备体系。我国要重点突破养殖配套装备、种苗繁育以及环境监测等核心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在智能化和管理数字化方面的差距,加快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全面市场化进程。(2)加强深远海养殖产业培育政策的系统谋划。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编制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并引导不同的市场主体进入深远海养殖领域,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3)实现深远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以海域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将深远海养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在深远海养殖的养殖品种、数量、区域、流程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系。(4)推动深远海养殖的产业化经营。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打造包含加工物流、市场营销和后勤补给等环节为一体的深远海养殖新业态。
[1] |
鲍旭腾, 谌志新, 崔铭超, 等. 中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发展探议及思考[J]. 渔业现代化, 2022, 49(5): 8-14. ( ![]() |
[2] |
徐皓, 谌志新, 蔡计强, 等. 中国深远海养殖工程装备发展研究[J]. 渔业现代化, 2016, 43(3): 1-6.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6.03.001 ( ![]() |
[3] |
吴黄铭, 王源, 魏勤, 等. 福建省深远海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 40(11): 120-126. ( ![]() |
[4] |
吴元紧, 黄小华, 庞国良, 等. 潜浮式船型桁架结构深海养殖网箱避浪性能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43(6): 18-28. ( ![]() |
[5] |
叶婷, 张海, 张天义, 等. 深海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 (11): 134-135.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0.11.063 ( ![]() |
[6] |
周菲, 周沅媛, 吴正晓. 探讨金融支持深海养殖发展的新思路[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3, (11): 62-65. DOI:10.3969/j.issn.1006-690X.2023.11.020 ( ![]() |
[7] |
徐皓, 刘晃, 徐琰斐. 中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水产, 2021, (6): 36-39. ( ![]() |
[8] |
崔海朋, 沈炜皓, 秦朝旭. 面向深海养殖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体系架构构建[J]. 机电工程技术, 2023, 52(7): 243-246. DOI:10.3969/j.issn.1009-9492.2023.07.055 ( ![]() |
[9] |
刘碧涛, 王艺颖. 深海养殖装备现状及我国发展策略[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18, (2): 39-44. ( ![]() |
[10] |
储节旺, 吴蓉, 李振延. 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3): 1-8. ( ![]() |
[11] |
于丽卫, 孔荣. 农民绿色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 中州学刊, 2021, (7): 48-55. ( ![]() |
[12] |
胡方珍, 盛伟群, 王体涛. 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现状及标准化工作建议[J].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1, 54(5): 6-12. ( ![]() |
[13] |
徐杰, 韩立民, 张莹. 中国深远海养殖的产业特征及其政策支持[J]. 中国渔业经济, 2021, 39(1): 98-107. ( ![]() |
[14] |
张琳桓, 张青亮, 孟广玮. 基于可移动式养殖工船的新型深远海养殖产业链分析[J]. 船舶工程, 2020, 42(S2): 40-44. ( ![]() |
[15] |
陈海秋, 韩立岩, 郑葵芳, 等.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功效: 基于运行机制内涵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07, (S1): 80-84. ( ![]() |
[16] |
王存福. 海南颁发首本海域使用权及建(构)筑物所有权不动产证书[EB].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773541491059623&wfr=spider&for=pc, 2023-06-26/2024-01-06.
( ![]() |
[17] |
徐琰斐, 徐皓, 刘晃, 等. 中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方式研究[J]. 渔业现代化, 2021, 48(1): 9-15. ( ![]() |
[18] |
孟广玮, 张青亮, 姜旭阳. 深远海养殖工船船岸一体化系统构建[J]. 船舶工程, 2020, 42(S2): 83-85. ( ![]() |
[19] |
麦康森, 徐皓, 薛长湖, 等. 开拓我国深远海养殖新空间的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18(3): 90-95. ( ![]() |
[20] |
林鸣. 发展大规模深远海养殖: 问题、模式与实现路径[J]. 管理世界, 2022, 38(12): 39-60. ( ![]() |
[21] |
侯海燕, 鞠晓晖, 陈雨生. 国外深海网箱养殖业发展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农业, 2017, 457(5): 162-166. ( ![]() |
[22] |
Chu Y I, Wang C M, Park J C, et al. Review of cage and containment tank designs for offshore fish farmimg[J]. Aquaculture, 2020, (519): 734928.
( ![]() |
[23] |
闫国琦, 倪小辉, 莫嘉嗣. 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23-129. ( ![]() |
[24] |
吴祖立, 崔雪森, 张胜茂, 等. 南海台风活动特征及其对渔业活动的影响[J]. 海洋渔业, 2018, 40(5): 548-559. ( ![]() |
[25] |
黄小华, 庞国良, 袁太平, 等. 中国深远海网箱养殖工程与装备技术研究综述[J].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43(6): 121-131. ( ![]() |
[26] |
刘敬彪, 陈德文, 杨玉杰. 基于无线网桥与ZigBee技术的深海网箱养殖环境监测系统[J]. 渔业现代化, 2019, 46(2): 42-47. ( ![]() |
[27] |
纪毓昭, 王志勇. 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船舶工程, 2020, 42(S2): 1-4. ( ![]() |
[28] |
李媛. 挺进深蓝养鱼记: 山东耕海牧渔再获突破[EB]. https://sd.dzwww.com/sdnews/202206/t20220624_10435755.htm, 2022-06-24/2023-12-15.
( ![]() |
[29] |
董双林. 黄海冷水团大型鲑科鱼类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9(3): 1-6. ( ![]() |
[30] |
韩立民, 郭永超, 董双林. 开发黄海冷水团 建立国家离岸养殖试验区的研究[J]. 太平洋学报, 2016, 24(5): 79-85. ( ![]() |
[31] |
董迪. 从遭遇鲨鱼攻击到能抵抗14级台风 研发团队揭秘"深蓝1号"的硬核实力是怎样炼成的[EB].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MTc5MzA3OQ.html, 2022-01-21/2023-12-13.
( ![]() |
[32] |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共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EB]. http://www.xihaian.gov.cn/ywdt/zwyw/202102/t20210225_2985332.shtml, 2021-02-25/2023-12-12.
( ![]() |
[33] |
万泽丰集团. 三方共建!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进入建设新阶段[EB]. http://www.wanzefeng.com/index.php?c=show&id=281, 2021-02-24/2023-12-11.
( ![]() |
[34] |
郭菁荔. "冷水团"里养出千亿产值!青岛将建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EB]. 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009/t20200923_3464677.html, 2020-09-23/2023-12-10.
( ![]() |
[35] |
杜辉升, 丁兆霞. 黄海冷水团蕴藏千亿元产值[EB].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80515/Articel20002MT.htm, 2018-05-15/2023-12-11.
( ![]() |
[36] |
中国新闻网. 山东烟台完成10万尾大西洋鲑鱼苗深远海养殖"引进中转+陆海接力" [EB].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402144538476506&wfr=spider&for=pc, 2021-12-17/2023-12-17.
( ![]() |
[37] |
万泽丰集团. 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即将摆上百姓餐桌[EB]. http://www.wanzefeng.com/index.php?c=show&id=317, 2021-07-05/2023-11-17.
( ![]() |
[38] |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正式签约[EB]. http://www.xihaian.gov.cn/ywdt/bmdt/202111/t20211126_3876653.shtml, 2021-10-18/2023-11-17.
( ![]() |
[39] |
中国日报网. 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再获丰收 青岛西海岸新区经略海洋再迈坚实步伐[EB]. https://sd.chinadaily.com.cn/a/202206/09/WS62a15703a3101c3ee7ad9a76.html, 2022-06-09/2023-11-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