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Issue (1): 84-93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2001009

引用本文  

许瑞恒, 姜旭朝. 国外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进展(1960-2018)[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84-93.
Xu Ruiheng, Jiang Xuzhao. Knowledge Graph of Foreign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Analysi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20, (1): 84-9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海洋经济史问题研究”(13AJL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许瑞恒(1989-),男,山东枣庄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5-28
国外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进展(1960-2018)
许瑞恒 , 姜旭朝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apce和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国外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与梳理。研究发现,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领域,目前国际文献关于该领域整体发文数量较少,整体合作强度较弱, 研究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海洋生态尺度、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生物多样性是主要研究热点,而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全球化海洋生态补偿协调治理是主要趋势;海洋生态补偿国际治理、量化海洋资源代际补偿、改善生态补偿模型的适用性是现阶段海洋生态补偿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国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掌握现阶段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国外研究现状,一方面为学术界的相关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中国下一步经略海洋及实现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海洋生态补偿    Citespace    知识图谱    
Knowledge Graph of Foreign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Analysi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Xu Ruiheng , Jiang Xuzhao     
College of Economic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Web of Science as data source, and uses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apce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 detec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esults of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is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in this field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overall cooperation is not too much.Marine ecological scale, marine ecosystem,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biodiversity are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while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global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re the main research trends.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of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quantific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compens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applicabil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l are the key research on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t pres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literature on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know the current overseas research status in the field of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the one hand,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related in-depth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China's next strategy for ocea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economy.
Key words: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一、引言

中国是海洋大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海洋经济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1]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对于缓解陆域人多地少、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扩展经济生产空间以及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使得海洋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2]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4]因此,及时梳理分析并总结目前国外海洋生态经济研究的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生态补偿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并举为目的,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调节利益相关者、环境、经济及社会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5][6][7][8]海洋生态补偿是有效处理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关系的重要途径。[9]国内方面,海洋生态补偿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海洋生态补偿基础理论、[10][11][12]补偿机制、[13][14]补偿法律制度建设、[15][16]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标准量化、[17][18][19][20]海洋生态损害修复标准量化、[21][22][23][24]海洋资源代际补偿、[25][26][27]海洋生态国际治理借鉴等方面,[28][29][30][31][32][33][34]取得了理论进展和应用研究的突破。目前鲜有文献基于知识图谱对外文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因此本研究尝试基于Web of Science(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文献资料,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60年海洋生态补偿的国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掌握现阶段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国外研究现状,一方面为学术界的相关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中国下一步经略海洋及实现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Web of Science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因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本文以该数据库作为国际研究的数据来源,采用主题高级检索模式,选择语种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关键词为“Marine (Oce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Marine (Ocean)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和“Payment for Ecological Benefit”,时间跨度选择为1960—2018年,内容设定为“全记录与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后依次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共得到有效文献224条记录。

①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明确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文中对利用市场机制协调人口增长和消费品分配、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问题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福利的缺陷等方面作出阐述(程福祜,1983)。与此同时以人口、资源与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人类前途的“罗马俱乐部”成立并在1972年发表了其第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自此,随着生态经济学的演化发展,海洋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将研究起始时间确定为1960年。

② 检索后发现,首条关于海洋生态补偿的文献出现在1982年。

(二) 研究方法

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35]该软件基于共被引分析理论、寻径网络算法等方法,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图谱绘制,展现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直观地表现知识群的演化过程。[36]知识图谱可以对科学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示,且深入知识内部对其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37]本研究通过应用可视化工具可将抽象数据进行具象化,从而深层次地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揭示出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国外研究现状,以期为该领域研究发展提供借鉴。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计量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探讨学科现状的与发展趋势的分支学科。本文在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统计,以期对该海洋生态补偿主要研究热点等信息进行详细剖析解读。

三、结果分析 (一) 国外海洋生态补偿发文趋势计量统计分析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在国际上逐渐广泛,在不同的时间角度下,关注的程度具有差异性。依据年份发文量编制的年度发文趋势如图 1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发文量,折线的曲折变化表示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 1 国外海洋生态补偿年份发文数量变化统计

图 1所示,海洋生态补偿的外文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现小幅度上升的态势。整体来看研究主要经历了缓慢起步阶段(1960—2010年)、上升发展阶段(2010—2015年)、波动发展阶段(2015—2018年),但是总体发文数量均不高。国际上海洋生态的研究整体仍存在发展空间,在2013—2015年是该领域发展的重要时期。1982年,在牙买加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该公约第十二部分对于海洋污染生态保护义务进行了规划,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38][39]海洋生态保护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彼时海洋生态补偿尚处于起步阶段,各主要沿海国家研究者仍在探索海洋生态补偿基础性理论。随着陆域人多地少、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加剧,人类将生存和生产空间逐步扩展至海洋,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各个沿海国家纷纷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对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空间的无序开发与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海洋生态保护制度弱化、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海洋生态问题逐渐凸显,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40]

(二) 发文作者与机构研究 1、主要发文作者与合作团队

对作者分布以及彼此之间合作情况的分析不仅可以洞察研究领域的合作特征,而且可以有效地掌握研究领域科研活动发展进程,是深刻把握目标研究领域及科研动态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作者作为分析字段,时间跨度设置为1960—2019年,设定相关阈值后运行得到作者合作图谱。发文前十的作者情况如表 1所示。

表 1 发文作者及机构表(前10位)

利用CiteSpace中author分析功能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海洋生态补偿研究作者合作图谱(图 2)。图谱中圆圈表示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发文作者,连线表示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其中线条越粗,表示合作程度越强,反之没有连线或者较细表示没有合作关系或者合作关系较弱。统计显示,Medjo(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发文数量最多为10篇;Temam(Indiana University)发文量为9篇排在第二位;Madamwar、Sonani和Klein发文量为4篇排在第三到第五位。与此同时,根据赖普斯定律计算得到核心作者产文数量为2.8篇,因此Medjo、Temam、Klein、Sonani、Madamwar和Wang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统计发现,核心作者发文为26篇,占总文献的15.2%。综上所述,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核心作者数量较少,且核心作者发文量较少。

图 2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从合作关系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合作关系主要以Temam、Madamwar等核心作者展开。但是围绕核心作者的团队研究成果也比较有限。同时最大的合作团队包含了11个人,但是合作关系十分弱。总体来说,该领域的研究合作关系较弱,未来亟待加强。

2、主要发文机构分析

基于Citespace软件,将节点设置为机构进行可视化处理,根据计量统计结果绘制发文数量前十的机构。根据表 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其中Indiana University研究时间最早并且发文数量最多为13篇,其次是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发文数量为11篇排在第二位,Stockholm University发文数量为5篇排在第三位。研究发现,较高产的机构排名基本和作者比较统一,说明了每个机构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学者数量非常有限,比较集中在个人研究。这也印证了主要发文作者与合作团队的研究结果。

表 2 发文前十位机构表
(三) 关键词分析 1、关键词发展路径分析

关键词能够高度概括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文献检索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研究者常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可以界定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图 3是以关键词为节点、以Pathfinder算法进行修剪得到的海洋生态补偿关键词共现图谱。根据图 3可以看出,海洋生态补偿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图 3 海洋生态补偿关键词共现图谱

“海洋生态尺度”研究路径方面:“海洋的尺度”研究最早,结合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脉络发现,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Navier Stokes equations(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对海洋生态的流体动力系统进行了研究。该路径主要对海洋生态的承受力、全球适应性进行尺度的理论研究,并且该期间主要以Medjo的研究为主。

“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管理—环境服务”路径方面:该脉络主要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对于海洋生态管理与环境服务进行研究。由于海洋生态问题的凸显,各主要沿海国家致力于对海洋生态管理以及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但该研究路径成果较少。纵观现有文献,该路径重点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为主,致力于合理科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路径方面:该研究时间方面比较晚,主要利用生态服务系统对海洋生态进行研究,涉及到海洋生态的补偿机制、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利用经济价值评估方法量化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供给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和生境服务等)或是基于不同用海方式对海洋服务价值损害程度的物理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损失量,进而将损失的货币量作为补偿量参考标准。通过货币补偿使受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或海洋资源发挥原有的服务功能,保持生态功能的基准水平不变,协调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研究热点分析

国际上针对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本研究根据关键词共现脉络的演进分析之后,绘制了海洋生态补偿研究的延伸内容(表 3)。利用软件的突变检测功能,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度检测可视化得到国际生态补偿研究关键词突现检测可视化表(表 4)。其中突变词检测(Burst Detection)算法是Kleinberg在2002年提出的,[41]主要是指在短时间内研究数量突然增加而具有一种时效情报学意义的研究热点。表 4中keywords表示对应的关键词,year表示数据中首次出现的时间,strength表示突现的强度,中间的跨度表示持续的时间。

表 3 国际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关键词时间分布

表 4 突变词检测结果表

1960—2010年,国际上的研究主要围绕海洋的生态尺度展开,并且此阶段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的突现强度为4.095,说明该方法在研究海洋生态领域贡献突出。其中《Maximum Principle of Optimal Control of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Ocean With State Constraint》文献中对海洋生态的控制最大值进行了研究,[42]并且对海洋生态的状态约束进行了研究。[43][44][45]与此同时,该期间研究者还对海洋生态污染源进行研究,例如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是导致海洋污染的重要因素。[46][47]

2010—2015年,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涉及海洋保护区、海洋生态管理、海洋生态系统、补偿范围、沿海地区、环境政策等多个方面。该研究趋势出现的研究背景是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正在日益退化或遭到破坏,而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依赖正在增加。[48]与此同时,以“蓝色森林”为代表的沿海生态系统研究对海岸保护、鱼类苗圃、水净化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针对海洋生态补偿管理的研究发现,政策干预是最有效的方法。[49]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工具,但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流体性、跨界性等特征对海洋生态系统补偿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挑战。[50]

2015—2018年,主要围绕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该期间“进化”“中国”和“物种多样性”突现强度分别为1.8792、1.8202和2.6377。随着海洋生态补偿国际治理经验的不断丰富,主要沿海国家致力于海洋生态的补偿机制研究。补偿机制建设主要集中于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生态补偿费用量化、生态税收和生态补偿基金、海洋生态管理和监督等内容。[51]海洋生态补偿管理的干预措施包括法律措施、捕捞限额、倾倒废水处理与排放控制。[52]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主要沿海国家进行土地复垦引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要减少土地复垦区域数量,优化土地利用。[53]根据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模式和途径等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多元化生态补偿和加强市场化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务实策略。[54]

(四) 发文期刊分析

对检索文献的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如表 5所示。根据表 5可以看出,影响因子为1.216的ENVIRONMENTAL SCIENCES刊文量最多为35篇,OCEANOGRAPHY(影响因子3.133)刊文量为27篇排在第二位。此外,ECOLOGY(影响因子4.617)、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影响因子4.095)等高影响力期刊相对也具有较多的刊文量。总体而言,影响因子较大的主流外文期刊关于海洋生态补偿的发文量较少。此外,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具有综合性与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例如刊文涉及有海洋政策、生态系统服务、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

表 5 国际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期刊分布
四、结论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国外文献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发文时间、发文作者以及合作团队、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突变词检测等多个方面梳理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现状,得到了该领域整体的研究脉络以及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有:

1、从年份发文变化统计来看,国外对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初级阶段、上升阶段和波动阶段,但是目前整体刊文量较少,研究空间广阔。

2、从作者以及机构合作研究来看,核心作者以及合作团队数量较少,其中Medjo、Temam、Madamwar等研究者是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主要贡献者。Indiana University、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Stockholm University是海洋生态补偿的核心研究机构。此外海洋生态补偿整体合作强度较弱,联系强度有待提高。

3、从关键词共现研究来看,较早的研究集中在海洋生态尺度以及海洋污染的研究,随后研究方向逐渐扩展为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在未来,海洋生态补偿模式多样性研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全球化海洋生态补偿协调治理研究是主要趋势。

4、从刊文的期刊研究来看,海洋生态补偿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并且整体涵盖了海洋政策、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海洋生态补偿研究综合性不断增强。

通过以上分析,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正在不断纵深发展且研究空间巨大。与国内文献相比,国外关于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偏弱。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可能集中于以下几点:

1、海洋生态补偿应注重国际合作。海洋的流动性、公有性、立体型、自然性和国际性,使得海洋生态补偿的国际协同治理显得十分必要,全球应共同致力于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近年来随着海洋管理重视程度提高,使得海洋管理项目以及管理范围呈现出扩大化趋势,由此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协调配合将逐步成为海洋管理的主要趋势。加快国际海洋生态治理制度建设与统一补偿范围是未来海洋生态补偿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2、量化海洋资源代际补偿是海洋生态补偿研究的新兴方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求当代人应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海洋空间。“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要重视并优化海域资源代际配置,确保海域资源随时间推移可持续利用,实现代际公平。目前国际文献大多集中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标准量化、直接经济损失标准量化与海洋生态损害修复标准量化等方面,对海域资源遗产价值的单独评估极少。

3、建立多元化海洋生态补偿模式,改善生态补偿模型的适用性。现行补偿标准计量方式的接受性普遍较低。即便是货币补偿,采用计量模型量化补偿量后得到的结果仍具有争议性。欧美一些国家的法律和国际条约不承认用计量模型量化的经济价值结果。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某些服务功能价值难以量化。此外,限于海洋损害相关数据的可得性,评估价值时采用到的其他环境经济学方法是否合理也有待商榷。因此,准确量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补偿标准是当代研究者的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嵩, 孙才志, 范斐.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生态协调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 342-350. (0)
[2]
陈东景. 基于CGE模型的海洋生态补偿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12): 1994-2004. DOI:10.11849/zrzyxb.2015.12.003 (0)
[3]
周宏春, 江晓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组成部分与实践指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1): 1-10. DOI:10.3969/j.issn.1004-2857.2019.01.001 (0)
[4]
柯丽娜, 阴曙升, 刘万波.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的文献计量分析[J]. 生态学报, 2018, (15): 5602-5610. (0)
[5]
郑伟, 徐元, 石洪华, 等. 海洋生态补偿理论及技术体系初步构建[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 (6): 877-880. DOI:10.3969/j.issn.1007-6336.2011.06.027 (0)
[6]
郑苗壮, 刘岩, 彭本荣, 等. 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内涵解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11): 1911-1915. DOI:10.3969/j.issn.1674-5906.2012.11.025 (0)
[7]
李京梅, 杨雪.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 (8): 85-91. DOI:10.3969/j.issn.1005-9857.2015.08.017 (0)
[8]
李晓璇, 刘大海, 刘芳明. 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内涵研究与制度设计[J]. 海洋环境科学, 2016, (6): 948-953. (0)
[9]
高如峰, 彭琳, 温泉, 等.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 (1): 53-56. DOI:10.3969/j.issn.1005-9857.2019.01.010 (0)
[10]
张朝晖, 周骏, 吕吉斌, 等.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特点[J].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3): 259-263. DOI:10.3969/j.issn.1007-6336.2007.03.014 (0)
[11]
黄秀蓉, 钭晓东. 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及其内涵辨析[J]. 生态经济, 2016, (11): 170-174. DOI:10.3969/j.issn.1671-4407.2016.11.035 (0)
[12]
傅秀梅, 宋彦龙, 戴桂林, 等. 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环境问题与海洋生态补偿对策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3, (2): 146-154. (0)
[13]
王淼, 段志霞. 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 2008, (3): 12-15. DOI:10.3969/j.issn.1009-590X.2008.03.002 (0)
[14]
阮成宗, 孔梅, 廖静, 等. 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 (3): 89-91. DOI:10.3969/j.issn.1005-9857.2013.03.019 (0)
[15]
刘慧, 高新伟, 黄秉杰. 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路径探析--基于康菲石油案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的挑战[J]. 生态经济, 2013, (2): 184-189. DOI:10.3969/j.issn.1671-4407.2013.02.040 (0)
[16]
程功舜. 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及制度构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23-127. DOI:10.3969/j.issn.1007-4074.2011.04.031 (0)
[17]
杜国英, 陈尚, 夏涛, 等. 山东近海生态资本价值评估--近海生物资源现存量价值[J]. 生态学报, 2011, (19): 5553-5560. (0)
[18]
陈尚, 任大川, 夏涛, 等. 海洋生态资本理论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J]. 生态学报, 2013, (19): 6254-6263. (0)
[19]
解雪峰, 吴涛, 蒋国俊, 等. 乐清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5, (4): 496-500. DOI:10.3969/J.ISSN.2095-4972.2015.04.006 (0)
[20]
马欢, 秦传新, 陈丕茂, 等. 柘林湾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1): 10-19. (0)
[21]
李京梅, 刘铁鹰.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J]. 生态学报, 2012, (22): 7146-7155. (0)
[22]
李京梅, 王晓玲.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损害评估[J]. 资源科学, 2013, (1): 59-65. (0)
[23]
章耕耘, 马丽, 李吉鹏, 等.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模型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 (1): 161-168. (0)
[24]
许志华, 李京梅, 杨雪. 生境等价分析法在填海生物栖息地损害评估的应用[J]. 资源科学, 2015, (3): 503-511. (0)
[25]
李京梅, 刘铁鹰. 基于旅行费用法和意愿调查法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评估[J]. 旅游科学, 2010, (4): 49-59. DOI:10.3969/j.issn.1006-575X.2010.04.005 (0)
[26]
闻德美. 海域资源遗产价值补偿金确定研究--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 108-117. (0)
[27]
闻德美.海域使用权定价研究[D].济南: 山东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2-1015522239.htm (0)
[28]
黄秀蓉. 美、日海洋生态补偿的典型实证及经验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16, (8): 149-159. (0)
[29]
马英杰, 于晓华. 美国《墨西哥湾恢复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启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59-64. (0)
[30]
刘曙光. 当前深海开发问题国际研究动态及启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 (18): 29-36. (0)
[31]
朱炜, 王乐锦, 王斌, 等. 海洋生态补偿的制度建设与治理实践--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 管理世界, 2017, (12): 176-177. DOI:10.3969/j.issn.1002-5502.2017.12.015 (0)
[32]
唐圣囡, 李京梅. 美国湿地补偿银行制度运转的关键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 湿地科学, 2018, (6): 764-770. (0)
[33]
张兰婷, 倪国江, 韩立民, 等. 国外海洋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农业, 2018, (8): 66-71, 212. (0)
[34]
王辉, 马永辉, 张光生, 等. 全球海洋海岛国家公园特征梳理与借鉴[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52-59. (0)
[35]
Chen C. Cite 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DOI:10.1002/asi.20317 (0)
[36]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2): 242-253. DOI:10.3969/j.issn.1003-2053.2015.02.009 (0)
[37]
蔡文伯, 马瑜.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现状的计量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14, (2): 15-20. DOI:10.3969/j.issn.1003-4870.2014.02.003 (0)
[38]
王宗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J]. 中外法学, 1992, (1): 10-15. (0)
[39]
薛桂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世界海洋实践的影响[A].中国航海学会2005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中国航海学会, 2005. (0)
[40]
Elliott Michael, Cutts Nicholas D. Marine habitats: loss and gain, mitigation and compensation[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4, 49(9-10). (0)
[41]
Kleinberg J. Bursty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streams[C]//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91-101. (0)
[42]
Medjo T T. Maximum Principle of Optimal Control of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Ocean With State Constraint[J]. Numerical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2008, 29(4): 1299-1327. (0)
[43]
Medjo T T. Pontryagin's maximum principle for optimal control of the stationary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ocean[J]. 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 2009, 71(1): 485-501. (0)
[44]
Medjo T T.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ocean with delays[J]. 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9, 10(2): 779-797. DOI:10.1016/j.nonrwa.2007.11.003 (0)
[45]
Medjo T T. Maximum Principle of Optimal Control of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Ocean With State Constraint[J]. Numerical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2008, 29(4): 1299-1327. (0)
[46]
G. T. Yogui, J. L. Sericano.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flame retardants in the U.S. marine environment: A review[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9, 35(3): 655-666. DOI:10.1016/j.envint.2008.11.001 (0)
[47]
R. B. Choueri, A. Cesar, D. M. S. Abessa, R. J. Torres, R. D. Morais, I. Riba, C. D. S. Pereira, M. R. L. Nascimento, A. A. Mozeto, T. A. DelValls. Development of site-specific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for North and South Atlantic littoral zones: Comparison agains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ediment quality benchmark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70(1): 320-331. DOI:10.1016/j.jhazmat.2009.04.093 (0)
[48]
Winnie W. Y. Lau. Beyond carbon: Conceptualiz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n blue forests on carbon and other marine and coastal ecosystem services[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3, 83: 5-14. (0)
[49]
Friess D A, Thompson B S, Brown B, Amir A A, Cameron C, Koldewey H J, Sasmito S D, Sidik F. Policy 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in Southeast Asia[J]. 2016, 30(5): 933-949. (0)
[50]
Bladon A J, Short K M, Mohammed E Y, Milner-Gull and E J.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n developing world fisheries[J]. Fish and Fisheries, 2016, 17(3): 839-859. DOI:10.1111/faf.12095 (0)
[51]
Qu Q Z, Tsai S B, Tang M X, Xu C J, Dong W W.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J]. Sustainability, 2016, 8(12): 1267. DOI:10.3390/su8121267 (0)
[52]
Liang S K, Pearson S, Wu W, Ma Y J, Qiao L L, Wang X H, Li J M, Wang X L. Research and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n rapidly developing estuarine harbours: A review to inform sustainment of functions in Jiaozhou Bay, China[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5, 116: 470-477. (0)
[53]
Zhu G R, Xu X G, Wang H, Li T Y, Feng Z. The ecological cost of land reclam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o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ern Bohai Bay, China[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7, 36(4): 97-104. DOI:10.1007/s13131-017-1016-0 (0)
[54]
Jiang Y H, Zhang J W, Chen K L, Xue X Z, Michael A U. Moving towards a systematic marin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Policy, practice and strategy[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9, 169(1): 10-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