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下一篇»
  科学与社会  2016, Vol. 6 Issue (1): 35-42  
0

引用本文 

张超, 任磊, 何薇. 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 快速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J]. 科学与社会, 2016, 6(1): 35-42.
ZHANG Chao, REN Lei, HE Wei. The Goal of Development to Upgrade the Level of Civil Scientific Literacy[J]. Science and Society, 2016, 6(1): 35-42..

作者简介

张超,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
任磊,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传播,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
何薇,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

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 快速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张超, 任磊, 何薇    
中国科普研究所
摘要: 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发展转型和公民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衡量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状况的主要方式,本文利用历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及国际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及变化规律,深刻认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实施工作的落实,为制定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科学素质    调查    目标化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地不断提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公民科学素质[1]。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学习型社会,努力提高个体创造、吸收知识的能力,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得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可以源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保证社会的共同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水平测量 1. 关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内涵与定义

“科学素质”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1952年由美国教育改革家柯南特(Conant)首次提出[2],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演进和发展。目前在我国“科学素质”也称“科学素养”,虽然二者的内涵各有所侧重,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被视为同义词。2006年我国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明确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3]。因此,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关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测量

公民科学素质是可以测量的。一直以来,通过对公民科学素质内涵的解析,发展了衡量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公民科学素质指标。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是反映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根据公民科学素质指标设计测试题目和问卷,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取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我国和欧洲、美国等科技先行国家和地区,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家普遍采用的测度、分析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方法和手段[4]

我国从1992年至2015年共开展了9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历次的调查均采用调查员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范围设计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8-69岁的公民(不含现役军人)[5]。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采用社会学、统计学的方法开展对公民科学素质评价。首先依据调查目的建立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制订抽样方案、选取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访问;再对调查获取的个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加权调整;最终得到目标人群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指标包括三个部分,即: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和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指标。其中,“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指标是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核心指标,由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三部分构成,用于测算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一个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是指达到“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判定标准的公民。具体地说,根据国际通行的测算方法,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综合计算出每位受访者的科学素质得分,超过标准者算作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通过加权测算出目标群体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值。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是指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数量占总体公民数量的比例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指标包括:公民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参与科普活动和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以及公民参与公共科技事务的程度等内容。“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指标包括: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感兴趣程度、公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看法;公民对科学技术职业及其声望的看法等内容。“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和“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指标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指标,用于辅助分析公民科学素质培养成长的影响因素。

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与特征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提升较快,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2.93个百分点,完成了“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5%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趋势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

1. 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越大,有的省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本世纪初的水平。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国第一至三位。上海和北京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达到了美国上世纪末的水平(美国1999年为17.3%)和超过了欧盟2005年的水平(13.8%),天津达到了美国1995年的水平(12.0%)。江苏(8.25%)、浙江(8.21%)、广东(6.91%)和山东(6.76%)四省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全国总体水平;福建(6.10%)、吉林(5.97%)、安徽(5.94%)等13个省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5%(其余1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尚未达到5%)。与2010年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增长幅度较大;安徽和河南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排名进步较快;海南和新疆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增长率较高。

在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普遍提升的同时,相关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更大。城镇劳动者这个《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4.79%提升到8.24%;从居住地分类来看,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更大,从2010年的4.86%提升到9.72%;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18-3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达到9.62%;男性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达到9.04%,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40.47%,大学专科和高中(中专、技校)依次为20.83%和10.40%,而初中及以下仅为1.33%。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呈现地区与群体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落后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10年的13.74%、10.03%增至2015年的18.71%、17.56%,分别增加了4.97和7.53个百分点,而青海、云南等地区由2010年的1.36%、2.62%增至2015年的3.24%、3.29%,分别增加了1.88和0.67个百分点,这两类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由2010年的约10个百分点扩大到2015年的15个百分点左右。

农民和妇女的科学素质水平仍然偏低、提升较慢。在过去的五年中,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由1.51%只提升至1.70%,不仅水平很低,而且提升缓慢;妇女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59%提升至3.38%,与同期男性公民由3.69%提升至9.04%相比,不仅水平低、增长慢,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和妇女科学素质水平是制约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升、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

2. 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分类

各地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与教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各地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有较大的差别。为满足各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以《中国发展指数(RCDI)》作为分类参考的重要依据,结合各地教育、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指标,将各地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进行了分类。中国发展指数(RCDI)是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三大指数之一,是表征我国各地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方法[7]。利用历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数据,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使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5个省市;第二类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广东、山东、福建、吉林、安徽、辽宁、河南、陕西、湖北、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江西、黑龙江、重庆、四川17个省(市)、自治区;第三类处在夯实基础阶段:广西、宁夏、新疆、甘肃、贵州、云南、海南、青海、西藏9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3. 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解读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分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建立基础保障工程、保障制度,使我国科普事业迈上了制度化新台阶,有力推动了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全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状况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1)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相关研究文献表明教育(文化程度)是影响一个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8, 9],我国201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25岁以上)[10],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7.9年,整体受教育水平距离发达国家(美国12.5年、欧洲10年)还有一定差距。

(2)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区域和人群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的现状还继续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城市集聚了优势人才和资源,造成了农村及部分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且进一步拉大了与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差距[11]

(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趋势符合公民科学素质增长规律。根据美国1988年至2016年的调查数据、中国1992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2005年欧洲32个国家的研究分析数据与2015年我国32省调查比较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和曲线拟合[11, 12]。统计分析表明,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遵从缓慢增长到迅速提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趋缓的经典“S曲线”增长规律。该趋势显示,未来20年我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将从缓慢增长、迅速提高到稳步增长的阶段。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6.20%,从科学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各省市区公民科学素质增长趋势来看,我国23个省市区已迈过5-6%的公民科学素质增长拐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化推进

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评价监测体系,造成部分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缺乏针对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保障经费、科普设施、科普人才、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等缺乏统一的量化监测目标,各地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关注不够,积极性不高。

为增强《科学素质纲要》落实效果,保障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有力推进,2012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以推动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为抓手,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责任,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和支持制度,确保 “十二五”时期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5%目标的实现。根据共建机制的要求,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的目标合理地分解到各省,同时明确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部门的责任[13]。该机制的实施,是以分解量化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为驱动力,推动各级政府围绕各自量化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结合相关科普统计寻找各自短板,带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科普人才、科普设施、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等相关要素的量化投入,使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逐渐步入目标化推进的阶段。目前中国科协已与北京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协议,将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作为重要衡量指标。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科技相关规划。通过2015年全国及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结果和“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来看,公民科学素质共建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和“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发展规划研究基础上,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发展目标,该目标已纳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办发〔2015〕46号)。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学普及,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实现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笔者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公民科学素质共建协议所取得的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为继续有效推进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现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发展目标,应当对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预测,按照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区域分类,设定各省级单位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区间和发展目标。并且将推动各地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科技相关规划,实现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目标化推进,也充分贯彻落实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之“政府推动”的指导方针,有力保障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完成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The Goal of Development to Upgrade the Level of Civil Scientific Literacy
ZHANG Chao, REN Lei, HE Wei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bstract: the civil scientific literacy (CSL)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itizens. Survey methodolog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CSL. Based on the previous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SL survey data,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and pattern of change of CSL in China.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CSL and to implement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Action Scheme of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All Chinese Citizens (2006-2016-2020), we aimed to set the CSL development goals and provide some evidence for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civil scientific literacy (CSL)    survey method    goal    
参考文献
[1] 罗晖,何薇,张超等. 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公民科学素质目标.科普研究,2015,3:005-008.(1)
[2] Shen B.S.P. Science literacy an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Basel:S Karger Ag, 1975:44-52.(1)
[3]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4] Jon D M. The source and impact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The culture of science-how the public relates to science across the globe. London:Routledge,2010:220-221.(1)
[5] 任福君.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第二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1)
[6] 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http://education.news.cn/2015-09/19/c_128247007.htm.[2015-09-19].(1)
[7] 袁卫,彭非. 中国发展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
[8] Jon D M. The measurement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998,3(7):203-223.(1)
[9] 任磊,张超,何薇.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科学学研究,2013,(7):983-990.(1)
[1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New York:UNDP,2016:209-211.(1)
[11] 何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第三辑).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2)
[12] National Science Boar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6(NSB 2016-1).(1)
[13] 中国科协与福建省政府签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共建协议》.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0225918/14589385.html.[2013-0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