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学与社会  2016, Vol. 6 Issue (4): 72-85  
0

引用本文 

侯剑华, 周莉娟. 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与比较[J]. 科学与社会, 2016, 6(4): 72-85.
HOU Jian-hua, ZHOU Li-jua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Frontier of Technological Ethics in China and the West[J].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2016, 6(4): 72-85.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6.04.013.

作者简介

侯剑华, 大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计量与信息可视化;
周莉娟, 大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计量学

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与比较
侯剑华, 周莉娟     
大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伦理研究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了解西方技术伦理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前沿,本研究通过在Web of Science和CNKI文献检索平台中分别检索并下载西方和我国技术伦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文献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通过对技术伦理领域研究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对比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前沿之间的异同,可以看出我国技术伦理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与西方研究主题、研究前沿保持一致,又独具特色,形成了特色研究。
关键词: 技术伦理    文献信息可视化    研究前沿    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技术产物逐步形成“把人类完全包围起来的环境”。作为人类基本文化现象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人的“生活世界”并拓展为一个“技术的社会”[1]。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也使我们遇到了多样的风险与挑战。只有对技术的发展结果作出合乎伦理价值的评价,才能制定出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文明进化规则,引领技术发展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体现对人类自身利益的终极关怀[2]。技术的伦理问题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深化技术伦理问题研究是合理、负责任地引导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伦理的界定、基本范畴,技术伦理的建制、困境、可能性、现实性及必要性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尚未形成较完善的技术伦理研究体系。为了从整体上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概貌,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对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与比较,以期了解国际前沿动态,发现新的研究增长点,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 数据来源与处理

科学计量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对科学研究和发展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其中,对科学文献进行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机构)合作分析等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献数据库的不断完善,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文献的引文分析日益成为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主流方向。2004年,美国德雷克塞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Chaomei Chen博士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成为近几年来国际上信息可视化分析中最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软件系统之一[4]。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的特色在于借助科学文献引文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检测科学文献中出现的研究前沿、热点、趋势和动向的各种模式[5]

本研究在美国汤森路透集团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检索数据库的入口网站-Web of Science (WOS)文献检索平台,以ts=(technolog * same ethic*)为检索式,对1900-2016年间以英语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下载。下载的每一条数据记录主要包括文献的作者、题目、摘要、源期刊和文献引文等信息。通过对下载数据进行去重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后,共得到7226条数据(2016年3月检索)。我国技术伦理研究所需数据则来自中国知网(CNKI)。在中国知网的检索平台以“技术伦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区间为1900-2016年。经过数据清洗处理后,共得到1038条数据(2016年3月检索)。

图 1可以看出,无论是在WOS中还是在CNKI中,技术伦理领域的文献数量整体上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WOS中,1992年以前,每年发表技术伦理相关论文基本上以个位数计,文献数量较少。1992年至2000年期间,文献数量逐渐增多,但增幅较小,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以后,文献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到2014年文献数量高达650篇。1992年、2000年、2014年出现三次增长高峰。在CNKI中,最早的一篇有关技术伦理研究的文献(姜振寰的《德国的技术哲学与日本的技术论》)发表在1986年。相比西方,我国技术伦理研究时间较晚,且发展速度缓慢,进入21世纪才得到较快发展,并在2003年、2008年出现增长高峰。由此可见,国内技术伦理相关研究在2000年以后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图 1 技术伦理研究领域论文年度分布趋势图(1966-2015年)
二、 中西方技术伦理知识结构的比较

为展现近年来技术伦理研究的知识结构,探测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下面使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前文下载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分析的时间为2012-2016年)。CiteSpace运行后的知识网络图谱中共包括120个节点和250条连线。我们进一步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共形成了8个聚类。根据网络语义结构和聚类研究主题的相似性,将它们划分成3个主题知识群,展现西方技术伦理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如图 2所示)。

图 2 西方技术伦理主题知识结构的网络图谱(2012-2016年)

主题知识群A是网络中最大的知识群,由聚类0、聚类3、聚类6和聚类7组成,其研究主题为生物技术伦理,研究领域涉及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合成生物学、基因组技术等。当前生物技术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疾病防治、食品短缺等问题的同时,也引发许多伦理和安全问题,甚至出现以生物技术制造生物恐怖的反人类行为。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内在安全性亦即生物技术的双刃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忧虑[6]。生物技术伦理已经成为西方技术伦理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主题知识群B由聚类4组成,主要是纳米技术伦理研究。196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man发表《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一文,为纳米科技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标志性的理论基础[7]。1995年之后,纳米技术因其奇特性和广阔应用前景为人们所重视,迅速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出版了《纳米技术的社会影响》的报告,引起了哲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等许多学者的关注。学界关于纳米技术伦理及社会维度的反思性研究日益增多,与纳米技术伦理问题相关的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机构相继成立。从2000年开始,有关纳米技术伦理问题的学术会议在美国、欧洲、中国等地相继召开,该领域内的论文、专著及专业杂志等相继出版发行,标志着有关纳米技术的伦理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开始逐渐走向成熟[8]。纳米技术伦理也成为了技术伦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主题知识群C由聚类1、聚类2和聚类5组成,主要涉及技术决策伦理。现代社会的许多风险是由技术决策过程中的伦理缺位引起的,在进行技术决策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伦理因素,把伦理思想融入技术决策过程是当代技术面临的重大课题[9]。伦理决策的制定要求技术决策者不仅要对人类自身负责,维护人类尊严,提升人类利益,引导人们获取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并且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负责,维护社会的公正[10]。在当今复杂的技术活动中,技术决策的制定离不开伦理要素,尤其是技术风险的存在,使技术决策更需要加入伦理思考的维度。当前,技术决策伦理已经成为西方技术伦理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对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同时,我们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的关键词功能对前文在CNKI中下载的2012-2016年技术伦理的中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及其聚类分析(见图 3表 1)。根据聚类大小,选取了前7个聚类进行分析。

图 3 我国技术伦理主题知识结构的网络图谱(2012-2016年)
表 1 国内技术伦理领域关键词聚类信息列表

图 3表 1中可以看出,2012-2016年国内技术伦理的研究主题不仅包含生物技术伦理、纳米技术伦理、技术决策伦理等问题,还包括工程伦理、技术伦理教育、信息技术伦理、会聚技术伦理等方面。通过比较中西方技术伦理领域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可以发现以下三点:

第一,在生物技术伦理、纳米技术伦理、技术决策伦理等方面,国内技术伦理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研究方向保持一致,走在了国际前列,是我国技术伦理领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第二,我国技术伦理研究涉及到了对新兴技术的伦理思考,如物联网技术、会聚技术(convergingtechnology)。物联网也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自身特点,带来诸多伦理挑战。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融合为代表的会聚技术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涉及到重塑和改造人的内在自然,因而相关的伦理问题也更加突出[11]。以物联网技术、会聚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伦理研究丰富了我国技术伦理领域的研究范畴。

第三,我国积极吸收了西方先进研究经验,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国的技术伦理特色研究。

三、 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前沿问题的比较分析

在比较分析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整理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的突现节点(Burstnode)文献(Burst指标表示节点被引频次在某一时间段内快速增加的强度),如表 2所示。通过文献共被引网络进一步探测西方技术伦理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 2 西方技术伦理研究文献的共被引网络中突现节点文献信息列表

表 2技术伦理文献共被引网络中的突现节点文献信息可以看出,2012-2013年、2013-2014年、2014-2016年三个时间段均出现了不同的研究前沿。通过对每一年段前沿问题的分析,更好地揭示西方技术伦理的最新研究前沿。

2012-2013年,研究前沿主要涉及纳米技术伦理和生物技术伦理(如生殖保健技术、基因组学、基因遗传技术伦理)等方面。

2013-2014年,研究前沿分布领域较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伦理(如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识别、基因组医学和基因组测试、生物库基因组研究、基因组杂交等生物伦理问题研究)、技术决策伦理(如技术预测、技术风险和技术创新、负责任创新等)和科学认知技术、心理学技术伦理等方面。与前一年段相比,这期间研究前沿分布范围更广,涵盖内容较多。其中,基因技术伦理研究依然是前沿热点,研究热度持续增加,研究方法不断创新。除此之外,技术风险预测、负责任创新、科学认知技术、心理学技术伦理等已经进入研究的视野。2014-2016年,即最新研究前沿除了临床基因组和基因组测序、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偶然性发现、生物医学伦理等生物技术伦理外,负责任创新、社会媒体伦理等社会技术伦理研究开始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下面就技术伦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进行探究。

与前两个年段相比,基因组测序技术伦理研究一直处于研究前沿位置,研究热度较高,尤其是《ACMG:临床基因组和基因组测序的研究报告》(ACMG recommendations for reporting of incidental findings in clinical exome and genome sequencing)一文的发表。该文是Robert C. Green, MD, MPH的代表作,发表于2013年,自发表以来受到了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被引频次逐年上升,研究主题成为最新研究前沿之一。

“负责任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是近年来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创新理念,是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的重要内容,其特征是将更多要素纳入责任系统之中,更多考虑人权,追求创新成果绿色化和普惠化,目的在于对(科技)创新实践进行管理,力求使创新更好地造福社会[12]。它适应了新兴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实践密切结合,从伦理维度有效评估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13]。从目前来看,西方对负责任创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与辨析、方法建构、反思批判和理论推介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研究成果,但对问题的研究缺乏必要的原创性。负责任创新是西方国家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提出的又一全球性发展理念,对于调节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既有利于伦理理论的发展,又对创新认识、创新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负责任创新”在近年来持续成为研究前沿问题。

“社会媒体”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媒体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在当今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在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等社会活动时,都与社会媒体密切相关,它通过改变认识世界的途径、方式等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博客、内容社区、社交网站、虚拟的游戏世界和社会世界等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伦理思考。社会媒体伦理问题研究既为传统的技术伦理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又使技术伦理的研究阵营得以扩大,推动了技术伦理领域的新发展,成为最新研究前沿之一。

“负责任创新”和“社会媒体”都是人们调整社会关系、保障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工具[14],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社会技术的范畴,对社会技术的伦理研究在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成为了当前研究前沿。又由于社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功能为传播信息,一些新媒体技术如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社会媒体伦理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技术伦理的研究范围,使信息技术伦理研究成为研究前沿。总之,以基因技术研究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伦理、以认知技术研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伦理、以新媒体技术研究为代表的社会技术伦理已经成为当前西方技术伦理领域的研究前沿。

为充分探究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前沿之间的异同,我们在对西方技术伦理领域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技术伦理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前文检索的中文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信息列表(表 3)。

表 3 我国技术伦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信息列表

表 3可以看出,在我国技术伦理基本问题研究(如伦理原则、伦理责任等)、生物技术伦理、信息技术伦理、纳米技术伦理、工程伦理是当前的研究前沿热点问题。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对技术伦理的研究与国际接轨,紧跟国际研究步伐。2014年9月10-12日,第九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9)和2015年10月22-25日,第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0)先后在深圳召开。大会就临床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系统基因组学、生物数据库、生物信息学、生命伦理和社会影响、组学和生物产业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两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极大地促进了技术伦理研究的新发展,表明我国生物技术伦理的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前列。2014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和2015年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推动国内信息技术伦理的研究步入国际研究前沿行列。虽然我国工程伦理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科学技术伦理学体系中进行,但进入21世纪后得到快速发展,有关研究逐渐增多,课题的资助力度也逐步增大,成为了国内技术伦理领域研究前沿之一。此外,在社会技术伦理研究方面,我国也积极与国际接轨,并多次承办、参与国际研讨会议。2014年6月28-30日,“第3届3TU-5TU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针对“负责任创新”和科技伦理评估等新兴学术领域展开了广泛对话与交流。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了我国社会技术伦理研究的发展。

四、 研究结论及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以其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塑造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世界。对于技术的思考与认知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技术伦理研究日益走进大众的视野。本研究通过对技术伦理领域研究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对比了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前沿之异同,为今后我国技术伦理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在技术伦理研究中,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整体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伦理有关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并出现了多次增长高峰,表明对技术伦理研究的关注逐步增多,技术伦理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

第二,通过对比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知识结构的异同,我们发现2012-2016年间,西方技术伦理领域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伦理、纳米技术伦理、技术决策伦理等方面。国内技术伦理领域的研究主题在与西方研究主题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独具特色。

第三,文献共被引分析揭示了当前西方技术伦理领域最新研究前沿,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伦理、信息技术伦理、社会技术伦理等方面。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信息列表,可以看出技术伦理基本问题研究(如伦理原则、伦理责任等)、生物技术伦理、信息技术伦理、纳米技术伦理、工程伦理是我国当前的研究前沿问题。尽管我国在技术伦理前沿问题研究上与国际研究方向保持一致,紧跟国际研究步伐,但我们仍需不断吸取西方研究的先进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积极的借鉴,以推动国内技术伦理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国内研究者通常主要关注自然技术和工程技术的伦理问题,对社会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较少。技术既包括自然技术,也包括社会技术,两者都是由社会主体人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创造和使用的实践性方式、方法体系,都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类对自己存在的一种证明,既双向规约,又相互促进[15]。随着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研究中关于社会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这是推动技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进步,值得我们关注。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Frontier of Technological Ethics in China and the West
HOU Jian-hua, ZHOU Li-juan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Studies, Dali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thics in China, and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research frontier of the western ethics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this study drew the co-occurrence and co citation network knowledge map through retrieving and downloading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Western and China's technical ethics respectively in the Web of Science and CNKI literature search platform, and using the CiteSpac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o do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downloaded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topic of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ethics in China emerges from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frontier in China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me of the west, , but also unique an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ethics    literatur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frontiers of research    CiteSpace    
参考文献
[1] 朱葆伟.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4) : 283-288.
[2] 李锦峰, 滕福星. 从技术伦理视角审视人机聊天.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 24 (9) : 38-41.
[3] Blatt E M. Differentiating, Describing, and Visualizing Scientific Space:A Novel Approach tothe Analysis of Published Scientific Abstracts. Scientometrics, 2009, 80 (2): 385-406. DOI: 10.1007/s11192-008-2070-3.
[4] 侯剑华, 陈悦. 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07 (25) : 15-21.
[5] Chen C. CiteSpace2: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 359-377.
[6] Darryl Macer. Bioethics:Perceptions of Biotechnology andPolicy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Biotechnology, 2001, 3 (1): 116-133.
[7] Feynman R P.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60, 23 (1): 22-36.
[8] 侯海燕, 王国豫, 王贤文. 国外纳米技术伦理与社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1, 3 (4) : 352-364.
[9] 高杨帆. 论技术决策的伦理参与模式.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 28 (9) : 34-38.
[10] 高杨帆. 论技术决策及其伦理意义. 伦理学研究, 2012 (5) : 64-68.
[11] 王国豫, 马诗雯. 会聚技术的伦理挑战与应对. 科学通报, 2016, 61 (15) : 1632-1639.
[12] 刘战雄. 负责任创新研究综述:背景、现状与趋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 (11) : 155-160.
[13] 晏萍, 张卫, 王前. "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 31 (2) : 84-90.
[14] 田鹏颖. 社会技术概论. 哲学研究, 2002 (2) : 9-14.
[15] 田鹏颖, 赵晖. 论社会技术. 自然辨证法研究, 2005, 21 (2) :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