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地区铜资源供需格局趋势分析 | ![]() |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2. Research Center for Strategy of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铜是用量仅次于铝的第二大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家电等领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资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铜矿资源已难以满足需求,利用全球矿产资源将成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式。而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寻求境外资源的战略支点[1-2]。
"一带一路"国家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资源需求旺盛,发展欲望强烈,是当前也是未来世界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消费中心。由于"一带一路"地区涉及亚洲、欧洲和非洲共65个国家,铜资源供需及贸易数据量巨大,同时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复杂,因此,鲜有系统研究"一带一路"地区铜资源供需格局的文献。
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各国社会经济和铜资源储量、生产、消费和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地区铜资源供需格局,讨论了未来趋势,为制定中国铜行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社会经济概况"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和中东欧地区的65个国家,总面积占全球的38%,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3]统计数据,"一带一路"地区总人口46.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6%;GDP(PPP)总量约57.3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47.6%。2016年"一带一路"地区平均人均GDP(PPP)为1.23万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1.62万美元)的75.9%(图 1)。不同国家的人均GDP差别很大,其中,西亚的卡塔尔人均GDP(PPP)最高,达到12.77万美元;东南亚的新加坡、文莱以及西亚的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人均GDP(PPP)均在7万美元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家;塔吉克斯坦、尼泊尔、东帝汶、阿富汗等国的人均GDP(PPP)很低,在3 000美元以下;中国人均GDP(PPP)为1.56万美元,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
图 1 "一带一路"国家人均GDP(PPP)及国家GCI指数散点图 Fig.1 GDP (PPP) per capita and GCI of the B&R countries (GDP数据来源:World Bank;GCI数据来源:World Economic Forum) |
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4]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一带一路"地区主要国家GCI中位值为4.34,略高于世界中位值4.27。竞争力指数较高的国家主要来自中东欧、西亚和东南亚地区,中亚、南亚及少部分中东欧国家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
2 资源现状 2.1 资源储量过去的一个世纪,随着技术的进步,勘查成本降低,使得全球铜资源储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5]。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6]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铜储量约为7.2亿t(金属量,下同),另有约21亿t查明资源量,此外,预计有35亿t潜在资源量。全球铜储量前三的国家为智利(2.1亿t)、澳大利亚(0.89亿t)和秘鲁(0.81亿t),占全球总储量的52.8%(图 2)。
![]() |
图 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2016年铜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示意图以及"一带一路"国家与其他国家间铜资源贸易流向图 Fig.2 Sketch map showing copper reserve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worldwide main countries, and the trade flows between the B&R regio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2016 (储量数据来源:US Geological Survey;产量及消费量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贸易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
"一带一路"地区铜储量约为1.43亿t,占全球总储量的19.9%;全球储量前百名的铜矿山有五分之一分布在此(图 3)。该地区铜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波兰、印度尼西亚、蒙古、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中国铜储量约0.28亿t,占"一带一路"地区铜储量的19.6%,仅占全球的3.9%。
![]() |
图 3 "一带一路"地区主要国家2016年铜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以及国家间铜资源贸易流向图 Fig.3 Sketch map showing the copper reserve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the trade flow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B&R region in 2016 (储量数据来源:US Geological Survey;产量及消费量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贸易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
2.2 资源供应及消费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7]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矿山铜产量2 072万t(金属量,下同),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2 353万t和2 333万t。南美是最重要的矿山铜生产地区,其中智利是最大的矿山铜生产国,其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一带一路"国家矿山铜产量615万t,占全球的29.7%;精炼铜产量1 214万t,占全球的51.6%,消费量1 495万t,占全球的64.1%。
中国铜矿资源以硫化矿为主[8],矿山铜产量(182万t)仅占"一带一路"地区产量的29.6%,全球的8.8%。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资源消费国,精炼铜产量(844万t)占"一带一路"地区的69.5%,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消费量(1 164万t)约为"一带一路"地区的77.9%,接近全球的一半。
2.3 国际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宗矿产资源,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贸易量巨大。"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的产能远远大于矿山铜的产能,导致铜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9]和世界金属统计局[7]统计数据,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进口铜精矿488万t(金属量,下同),占全球总进口量的63.1%;智利和秘鲁是该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巴西(图 2)。在"一带一路"地区内,铜矿石主要出口国为蒙古、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图 3);中国是最主要的进口国(426万t),占"一带一路"地区总进口量的87.3%,全球的55.0%。
虽然"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但是由于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因此,仍需要大量进口精炼铜。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精炼铜580万t,占全球进口总量的60.9%;智利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其次是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图 2)。在"一带一路"地区内,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和波兰等国是主要出口国,这些国家出口的精炼铜大部分被中国进口(图 3)。中国进口精炼铜363万t,占"一带一路"地区总进口量的62.5%,全球的38.1%。
3 铜资源供需格局历史演化 3.1 矿山铜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美和拉丁美洲矿山铜产量接近,供应全球一半左右的矿山铜产量。90年代起,拉丁美洲产量快速增长,而北美地区产量增长缓慢。进入21世纪,拉丁美洲已成为全球矿山铜的供应中心,产量占比长期在全球的40%以上;近年来产量增速虽有放缓,但产量占比仍接近全球总产量的一半。
"一带一路"地区矿山铜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长缓慢。90年代开始,产量逐步增长,但受资源因素制约,增速远低于拉丁美洲。近二十年,除南亚和中东欧以外矿山铜产量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增长速度最快,至2008年产量达到"一带一路"地区总产量的25%,超过其他地区,成为最主要的矿山铜产地(图 5)。目前,"一带一路"地区矿山铜产量已接近全球的30%,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总产量超过地区总量的80%。
![]() |
图 4 全球主要地区矿山铜产量 Fig.4 Copper mine productions of the world's main regions (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
![]() |
图 5 "一带一路"地区矿山铜产量 Fig.5 Copper mine production in the B&R region (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
3.2 精炼铜消费
20世纪90年代之前,北美和西欧精炼铜年消费量超过全球的一半,是世界精炼铜的消费中心;90年代起,这两个地区消费量增长缓慢,占全球比例逐渐减小;近年来,消费总量逐渐减少,至2016年总消费量仅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图 6)。
![]() |
图 6 全球主要地区精炼铜消费量 Fig.6 Refined copper consumption of the world's main regions (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
21世纪以前,"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消费量一直在全球的20%以下。进入21世纪,除中亚和中东欧外精炼铜消费量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特别是中国消费总量的飞速增长拉动整个地区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超过西欧和北美地区,成为全球铜资源的消费中心(图 6、图 7)。2009年,"一带一路"地区消费总量超过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并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至2016年消费量已达全球的三分之二(图 6)。
![]() |
图 7 "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消费量 Fig.7 Refined copper consumption in the B&R region (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
4 铜资源供需格局未来趋势 4.1 未来铜资源需求预测
以人口、GDP和精炼铜消费等历史数据作为支撑,基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联合国人居署(UN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等国际机构发布的未来各国GDP和人口预测,使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提出的人均资源消费与人均GDP全周期"S"型规律[10-12],对"一带一路"国家未来铜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2](图 8)。
![]() |
图 8 "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精炼铜消费量预测 Fig.8 Prediction for refined copper consumption in the B&R region and in the world (消费量历史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世界未来需求预测数据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
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及中东欧精炼铜需求在2030年以前将保持持续增长。东北亚和中亚精炼铜消费量占比很小,且基本保持稳定。目前,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已经超过整个地区消费总量的75%,需求量将会在2020至2025年之间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是2030年以前占比仍在50%以上。
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需求量在2020年以前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20年到2025年,中国需求量逐渐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但是南亚需求量快速增长,整个地区的需求量仍将保持一定速度增长;2025年以后,随着中国需求量快速下降,其他国家需求的增量将难以弥补中国的减量,直接导致整个"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需求量逐渐下降。
根据预测结果,"一带一路"地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精炼铜需求量分别为2 050万t、2 330万t和2 170万t(图 8)。虽然2025年以后,"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将逐渐降低,但仍维持在50%以上,该地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全球铜资源消费中心。
4.2 产能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Copper Study Group)[13],近年来拉丁美洲、非洲和"一带一路"地区矿山铜产能增长较快,其他地区产能增长较缓慢(图 9)。对比全球矿山铜产量和精炼铜消费量数据,过去十年,若将全球铜矿山产能全部利用,则矿山铜产量与精炼铜消费量基本持平。
![]() |
图 9 全球主要地区矿山铜产能 Fig.9 Global copper mine production capacity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Copper Study Group) (A)全球主要地区产能;(B)"一带一路"地区产能 |
"一带一路"地区产能除中东欧外均有明显增长,总产能维持在全球的26.3%左右,产能利用率在92.3%左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5.6%左右)。至2018年全球矿山铜产能将会达到2 742万t,"一带一路"地区产能将达到750万t,约占全球的27.3%。
4.3 铜资源回收学术界把由铜废料加工的再生铜称为"二次铜",科学地回收和利用铜废料将极大地减少矿山资源开采量、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近年来,二次铜在铜资源供应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16年全球二次铜产量达到精炼铜总产量的35%。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地区二次铜产量快速增长,占全球二次铜总产量的比例在2009年超过40%,并于2013年超过50%。其他地区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图 10A)。但是由于"一带一路"地区铜资源消费飞速增长,二次铜产量占铜消费量的比例增长缓慢,始终在30%以下,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37%左右)(图 10B)。
![]() |
图 10 "一带一路"地区二次铜产量(A)及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次铜产量占消费量比例(B) Fig.10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copper in the B&R region (A) and the ratios of secondary copper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for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B) (数据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
中国是最大的铜消费国,精炼铜消费量超过"一带一路"地区消费总量的75%,因此,中国铜资源回收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地区甚至全球的二次铜资源利用水平。过去十年,中国二次铜产量占精炼铜消费量比例维持在35%以上,近两年有所下降,2016年仅为32.2%,和全球水平相当,但远低于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图 10B)。
4.4 勘查预算据标普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原SNL Financial)[14],2002年起,全球铜资源勘查预算不断增长,2012年后快速下降,至2017年全球铜资源勘查预算为16.5亿美元,仅为2012年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拉丁美洲地区勘查预算占到全球总预算的40%以上,"一带一路"地区预算维持在全球的20%左右(图 11)。未来,这两个地区仍然是全球铜资源重点开发投资区域。
![]() |
图 11 全球铜资源勘查预算 Fig.11 Global exploration budget for copper resource (数据来源: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
4.5 铜资源供应前景
全球铜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铜资源呈现供需分离的格局。矿山铜的生产中心在拉丁美洲,而消费中心则在"一带一路"地区。另外,虽然"一带一路"地区精炼铜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但还是难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从全球贸易来看,拉丁美洲地区也是精炼铜的供应中心。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铜资源供需分离的格局将难以打破,"一带一路"地区将长期扮演世界铜资源需求中心的角色。
未来十年,"一带一路"地区铜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并于2025年左右到达峰值,约是目前水平的1.5倍以上。届时,即使整个"一带一路"地区二次铜产量达到消费量的45%,即与美国和德国目前水平相当,且产能全部利用,矿山铜(一次资源)供应仍有约300万t以上的缺口,接近目前矿山铜产量的一半。
中国未来精炼铜需求峰值高达1 560万t(2020—2025年),然而国内矿山铜的供应能力很有限,产量峰值在220万t到250万t左右[15, 16],考虑二次铜供应,国内矿山铜供应缺口最高将达600万t以上,难以满足自身未来的需求,中国铜资源保障形势不容乐观。
5 结语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地区除中亚和中东欧外精炼铜消费量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特别是中国消费总量的飞速增长拉动整个地区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超过西欧和北美地区,成为全球铜资源的消费中心。目前,"一带一路"地区精铜矿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64.1%,矿山铜产量仅占全球的29.7%,二次铜产量占铜消费的比例不足30%,主要从拉丁美洲进口矿山铜和精炼铜。未来,"一带一路"地区铜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并于2025年左右到达峰值,约2 330万t;矿山铜供应缺口将达到300万t,接近目前产量的一半。
在"一带一路"地区内,蒙古、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是矿山铜的主要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和波兰是精炼铜的主要出口国。中国是矿山铜和精炼铜的消费中心,精炼铜消费量占整个地区比例高达75.3%;未来精炼铜需求将在2020—2025年左右到达峰值(1 560万t),国内矿山铜供应缺口将达600万t以上,铜资源保障形势不容乐观。
[1] |
Huang Y P. Understanding china's belt & road initiative:motivation, framework and assessment[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 40: 314-321. DOI:10.1016/j.chieco.2016.07.007 |
[2] |
Liu CH, Liu QY, Li JW, et al.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support of the resourcing future generations program[J].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2018, 27(2): 257-274. DOI:10.1007/s11053-017-9342-7 |
[3] |
World Bank. World bank open data[EB/OL]. (2017-10-13)[2017-11-29]. https://data.worldbank.org.
|
[4] |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2018[R]. (2017-09-26)[2017-10-21]. 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7-2018.
|
[5] |
张亮, 杨卉芃, 赵军伟, 等. 世界铜矿资源系列研究之一——资源概况及供需分析[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5): 63-67. |
[6] |
USGS.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7[R]. (2017-01-31)[2017-03-16]. https://minerals.usgs.gov/minerals/pubs/mcs/2017/mcs2017.pdf.
|
[7] |
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 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 2017-research and markets[R]. Dublin: business wire, 2017.
|
[8] |
冯安生, 李文军, 吕振福, 等. 我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三率"调查与评价[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5): 11-15. |
[9] |
U. N. Comtrade Database.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EB/OL]. (2017-05-12)[2017-12-08]. https://comtrade.un.org/data.
|
[10] |
王安建, 王高尚, 张建华. 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
[11] |
王安建, 王高尚, 陈其慎, 等.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J]. 地球学报, 2010(2): 137-147. |
[12] |
王安建, 王高尚, 周凤英. 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与周期[J]. 地球学报, 2017(1): 3-10. DOI:10.3975/cagsb.2017.01.02 |
[13] |
International Copper Study Group. ICSG online statistical database[EB/OL]. (2017-10-11)[2017-12-06]. http://www.icsg.org/index.php/external-database.
|
[14] |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 budget in perspective[EB/OL]. (2017-12-31)[2018-01-14]. https://platform.mi.spglobal.com/web/client?auth=inherit#industry/CommodityExplorationBudgetInPerspective.
|
[15] |
柳群义, 王安建, 陈其慎. 2040年全球铜需求趋势分析[J]. 中国矿业, 2014(8): 15-18. |
[16] |
羊建波, 许志斌, 彭浩, 等. 全球铜资源供需格局趋势分析[J]. 中国矿业, 2015(6):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