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Vol. 23 Issue (4): 21-26
广西民族大学主办
0

文章信息

武月清, 仪德刚
WU Yue-qing, YI De-gang
包头钢铁公司成立初期的发展之路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Decision on Baotou Group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23(4): 21-26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7, 23(4): 21-2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5-16
包头钢铁公司成立初期的发展之路
武月清 1,2, 仪德刚 2    
1.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呼和浩特 010070;
2.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白云鄂博矿的发现,中苏合作建设包钢的有利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是包钢得以建设的重要原因,通过搜集相关档案资料及未公开发表的厂志,对包钢建设的发展之路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归纳,分析了包钢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包头钢铁公司     发展之路     工业化建设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Decision on Baotou Group
WU Yue-qing1,2, YI De-gang2     
1. 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ohhot 010070, China;
2.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hhot 010022, China
Abstract: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 (short for Baotou Group) is the Earliest and largest large-scal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in minority area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discovery of Baiyunebo'ore, the Sino-Soviet coop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aotou Steel's favorable policies and national leaders care, ane important reasons to Baotou Stee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documents and unpublished records of Baotou Steel construction factory, the development of Bao tou Group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Baotou Steel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     development road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被誉为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包钢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昆都河西岸,北依乌拉山,南临黄河.包钢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罕见的铁、稀土、铌和其他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共生的大型综合性矿床.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地质学者丁道衡发现该矿的主矿体,之后经过多次勘探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把一个大型钢铁联合厂建在一半风沙一半草原的包头,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钢铁项目,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白云鄂博铁矿,为在包头附近建设一座钢铁稀土联合企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再者中央人民政府及领导人十分重视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包钢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1 白云鄂博矿的发现与勘探

1927年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白云鄂博铁矿是20世纪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有三项重大发现,在巴音善岱庙附近发现了恐龙化石,在额济纳河流域发现了居延汉简[1].最重要的是随团考察的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1933年在地质汇报上发表了“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提出“以包头为交通枢纽,可在包头建设钢铁企业,在白包之间建设铁路,矿床适合近代矿业的发展,其重要性不仅仅在经济方面”[2].徐炳昶称:“丁仲良在茂明安旗内白云鄂博山所发现之巨大铁矿,或将成为中国北部之汉冶萍.”[3]丁道衡的报告首次将白云鄂博矿公之于世,引起国内外地质矿业界的关注.图 1为丁道衡[4].

① 徐炳昶: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中方团长.

图 1 丁道衡 Fig. 1 DING Daoheng

包钢建立主要源于白云鄂博矿的发现,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少有含有稀土元素的铁矿,储量很大,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试图掠夺这座宝山,对矿山进行过严密的调查,1959年包钢拍摄的《草原晨曲》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掠夺矿山,蒙古族人民护矿的历史[5].从发现到开发白云鄂博矿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有许多专家参与了白云鄂博矿的勘探和研究,其中1946年黄春江发现东矿、西矿后,发表了“绥远百灵庙白云鄂博附近铁矿”调查报告[6].丁道衡和黄春江的重大发现和两次报告,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做出全面勘察白云鄂博矿床的重大决策提供了依据.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钢铁会议召开,决定把包头列为“关内新建钢铁中心”的目标之一,对包头的地质资源进行勘探.1950年派出白云鄂博铁矿调查队(即241地质勘探队)进行了6年的详细勘探,该队先后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二四一勘探队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主、东矿地质勘探报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华北地质局二四一勘探队内蒙古白云鄂博西矿地质勘探报告”,为包钢和白云鄂博铁矿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队长严坤元1978年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被誉为“揭开白云鄂博宝山秘密的技术带头人”[6].1953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241队报告,决定利用白云鄂博矿资源,在绥远省(1954年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建设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2 中苏合作建设包钢

1951年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在沿海地区,改扩建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在内地,重点以武钢为中心的华中工业基地和以包钢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基地的建设.”[7]这是党和国家现代化工业布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包钢成为三足鼎立之一的国家重点钢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显赫的地位.

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签署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苏联援助中国新建大冶(即武钢)和包头两座钢铁联合厂,签订102412号合同[8],正式确定了包钢立项.

1954年5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第5401041号文件批准了包头钢铁公司设计计划任务书.规定包钢分两期建设,第一期规模为年产钢120~150万吨.1962年完成第一期计划,1965年完成300万吨二期计划.任务书上报后经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邓小平副总理、彭真副总理审阅后,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批准了包钢按年产钢300万吨规模于1962年一次建成的规划任务[9].

1957年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作对白云鄂博矿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合作队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铁—氟—稀土和稀有元素矿床1958-1959年中苏科学院合作地质队研究总结报告》[5],为铁矿的初步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1959年中国科学院出台了《1960年中苏两国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计划建议书》[10],确定要解决包头矿综合利用问题并研究包头矿中稀土的分离和利用,1961年开始筹建稀土试验工厂.

1963年4月15日,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冶金部联合召开了包头矿综合利用和稀土应用工作会议(简称全国第一次“4.15会议”)[8],会议认为包头矿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综合矿床,必须综合利用.直到邓小平视察白云鄂博矿后,指示包钢还是要按原计划进行建设,要综合利用好白云鄂博宝贵资源,1965年在第二次“4.15会议”上确定了白云鄂博矿山“以铁为主,综合利用”的开发方针.

3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包钢早期建设与发展的决策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包钢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才使得包钢能够立项,在祖国北疆边陲重镇包头得以建立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工业化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1 周恩来总理对包钢建设的重视和决策

包钢从决定筹建到全国支援,从大规模建设到提前出铁、出钢,都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重要决策.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订或参与了把包钢列为重点钢铁企业建设项目,由总理亲自签发了《关于批准包钢初步设计的请示》报告,可以说是周恩来总理制定和签发了建设包钢的宏伟蓝图.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出现全国支援包钢的场面,使得包钢顺利提前出铁,周恩来总理亲临包头,为庆祝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9].在所有的钢铁行业中,周恩来总理唯一出席剪彩典礼大会的就是包钢(图 2图 3).总理肯定了包钢在一个荒漠的草原上建起一个工业基地,建起一座高炉所取得的成绩,包钢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钢铁业做出了贡献.

图 2 周恩来与夹道欢迎的少数民族职工亲切握手 Fig. 2 Zhou Enlai inspected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

图 3 1959年10月15日, 周恩来总理为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11] Fig. 3 Zhou Enlai inspected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1959.10.15)

3.2 朱德视察包钢的几点指示

1955年朱德在考察包钢时指出要利用包头旧城重新进行规划,力求做到省和好,完全学习苏联做不到,包头建设规划成现代化城市不切实际[12].包钢负责人及包头城市规划负责人听取了朱总司令的意见,对包头城市重新进行了规划.

1958年国家副主席朱德再次视察包钢(图 4).在白云鄂博矿山对包钢总经理杨维说:“这里不仅是包钢的粮仓,也是世界上罕见稀土之乡,我们应当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职工,争取早日开发稀土矿.”[13]这些都能看出朱德副主席对包钢建设的关怀,并且对于少数民族职工的培养,重视稀土资源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用.

图 4 1958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视察包钢[2] Fig. 4 Zhu De inspected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1958.7)

3.3 乌兰夫担负起建设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的重任

1953年中共中央华北局成立了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国务院副总理、华北局副书记、蒙绥分局书记乌兰夫成为委员,担负起建设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领导重任.在包钢的筹备和初建阶段,乌兰夫主要做了这样几个重大决策[14]:1)在开发白云鄂博矿山时,遇到当地牧民和喇嘛的阻拦,于是说服了当地牧民和喇嘛,“敖包”另选宝地搬迁过去祭祀,解决了白云鄂博正常开矿的问题.2)把原属于乌盟地区的包钢主要矿区白云鄂博、石拐矿区和固阳县划归到包头地区,方便了包钢以后的生产管理.3)包钢建设过程中,乌兰夫多次亲自写信或出面协调、上报中央关于包钢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冶金部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援包钢建设,使包钢在我国钢铁工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八届六中全会上的发言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当即指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问题,为争取中央各部门及全国各地支援包钢起到了促进作用.乌兰夫出席了包钢出铁、出钢等重要活动,亲自为包钢1号平炉出钢剪彩(图 5).

图 5 1960年乌兰夫为1号平炉出钢剪彩 Fig. 5 Wu Lanfu inspected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1960)

3.4 邓小平同志提出“以铁为主,综合利用”的方针

196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包钢,了解到白云鄂博铁矿的稀土资源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时,立即指出:“白云鄂博蕴藏着大量稀有金属,有个综合利用的问题.……要双管齐下,设立一个专门搞稀土的机构,有步骤地开发.”当知道已有一个稀土研究机构,高兴地说:“那就好,我们绝不可浪费资源.” [12]视察白云鄂博矿时,提出要综合开发、利用宝贵的矿产资源.回到市区后确定了包钢的生产发展方针:“以铁为主,综合利用”.1965年通过正式会议确定下来.图 6为邓小平视察包钢,图 7为邓小平视察白云鄂博.

图 6 1964年4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包钢,在包钢的合影 Fig. 6 Deng Xiaoping inspected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1964.4)

图 7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白云鄂博[11] Fig. 7 Deng Xiaoping inspected BaiyunEbo

包钢的发展历经60余年,无不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早期这些领导人的决策使包钢这颗“草原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为中国冶金工业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 包钢建设发展之路

1953-1957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包钢建厂筹备阶段.1953年4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包头筹备组.经过三次考察,在荒沙草原的包头宋家壕确定了包钢厂址,随后规定了包头城市建设方案,1954年5月1日,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正式改名为包头钢铁公司.1957年7月25日,是包钢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包钢建厂开工典礼在昆都仑河西岸机械总厂铆焊车间举行(图 8)[16].包钢从此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1959年9月26日,包钢1号大高炉胜利出铁,1960年5月1日包钢1号平炉顺利出钢.图 9为万人庆祝大会.

图 8 1号高炉混凝土浇灌工程开工典礼[2] Fig. 8 Deng Xiaoping inspected Baotou iron and steel company

图 9 1960年5月1日, 1号平炉炼出第一炉钢水,随后举行的万人庆祝大会[2] Fig. 9 Put into production celebration(1960.5.1)

包钢建设之初,遭遇了全国“大炼钢铁”等一系列运动,使得包钢遭受了重大损失.1961-1963年包钢进入建设工程的调整阶段,包钢的一期工程处于半停顿状态,根据冶金部的指示,精简了3.5万人,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调整工作.1964-1965年进行原料系统的配套工程建设,开始扭亏为盈,部分冶炼指标达到同行业的最高水平.

包钢从1965年至1973年进行了轧钢系统配套建设,初轧厂、轨梁厂先后投产,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轨梁轧钢厂.1968年初无缝钢管厂破土动工,1969年8月,冶金部决定包钢无缝钢管厂停建,迁往山西省长治市,轧机设备运往太原,后经周恩来总理指示400 mm无缝钢管厂仍建在包钢,直到1975年才建成[7].至此,包钢的轧钢系统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包钢生产的大型钢材开始支援全国各地的建设.

1973年至1980年,是包钢双15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配套建设阶段,由于特殊年代对包钢的冲击,直到1980年才基本完成150万吨钢配套建设.1981到1993年,包钢开始3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的配套建设,这一期间建成了黑脑包铁矿、公益明铁矿、连轧生产线,引进了许多新设备,提高了轧钢系统的装备水平.之后建成了4号高炉、5号焦炉、高速线材三大工程.1971年包头市稀土冶铁厂正式成立,1986年我国稀土总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1989年包钢更名为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同年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包头稀土研究院进驻包钢,包钢真正成为世界最大稀土原料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特大型企业[17].1993年完成了包钢最初300万吨设计规模的规划.之后包钢的稀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取得重大突破.

从100万吨产能到1650万吨规模;从一穷二白到自治区工业“长子”,包钢人创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多个“第一”,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开辟了先河.进入新世纪,包钢开始全面实施“优化钢铁, 突出稀土”新的发展战略,开展了钢铁、稀土、矿业、非钢四大板块,开展了煤化工、白云鄂博矿综合利用、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利用、新型装备制造、金融及资本运营六大新兴产业,成为草原上的“钢铁脊梁”.包钢作为内蒙古大草原的工业长子,走过了60余年的漫长里程,树立了铁骨丰碑.

5 包钢在工业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包钢的诞生打破了内蒙古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传统格局;包钢的崛起为自治区新型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业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冶金工业,以包钢为心,包括中、小钢铁厂都是从1958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冶金工业从无到有,成为自治区国家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促进了工业各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建设包钢而建成的京包、包兰等铁路、公路,使包头成为连接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第二,促成包头形成兵器工业基地.包钢的建成对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五期间”国防兵器工业被安排在靠近钢铁煤炭等能源基地,由于包钢的建立为内蒙古工业基地地位打下基础,因此苏联在“156项工程”中有五项安排在包头,除包钢处,还有第一机械厂、第二机械厂,促成包头形成兵器工业基地.

第三,拉开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现代电力工业的序幕.为包钢等大型企业服务的包头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也被列为“156”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是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开端.与此同时,内蒙古电网建设也开始起步,形成了最初内蒙古西部电网.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包钢的建设与城市规划.包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北疆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最大工业城市之一,50年代初,包头新市区随着包头钢铁工业基地的建立逐步兴建发展起来,形成一个以钢铁、机械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以包钢为中心的工业基地的相继投产,在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一座新型的综合工业城市.

第五,冶金教育体系的建立.随着包钢生产建设的发展,包钢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冶金教育体系,包钢成立之初,从训练班、企业代培、赴苏联实习等方式培养了最初的专业技术骨干,筹建了包钢技工学校,包头第一、第二冶金建筑工人技校,包头工业学校(包头钢铁学院)等不同层次的冶金教育学校,专门为冶金建设与生产培养人才,并且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工人.开展了师代徒,厂矿企业办学校等各种形式的职工教育.逐步形成了从文化教育到技术教育,从岗位培训到学历教育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冶金教育体系.

第六,促成内蒙古地区矿产资源的形成.为建设包钢,配套开发了自成体系的矿山资源,铁矿山主要有白云鄂博铁矿、黑脑包铁矿、公益明铁矿等,辅助原料矿山有固阳白云石矿、卡布其石灰石矿、杂怀沟硬质粘土矿、峙峪软质粘土矿、三合明铁矿等.并在包钢附近发现诸多矿产资源,包括煤、石油、金属和非金属矿,为保证包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资源,形成丰富的西部矿产资源优势[18].特别是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储量占到全国总储量的97%以上,占世界总储量的81%以上,草原钢城成为举世瞩目的稀土之乡;再加上黄河水利资源、电力资源等的配套建设,形成以包头钢铁工业基地为中心的新兴工业生产基地,以此为依托,逐步开发内蒙古地区的矿产资源.

包钢的成立源于白云鄂博矿的发现、国家及领导人对于钢铁行业发展的决策支持.包钢的建设和生产,结束了内蒙古大草原寸铁不产的工业落后状态,促进了包头地区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包头市成为我国重工业城市之一,对于开发边远地区矿产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了国民经济,改善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对于繁荣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培养民族工人、科学技术干部具有深刻的意义;建成了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基地,也成为世界著名的稀土研究发展基地.对于弘扬我国草原文化,包钢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见今, 董杰.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的活动及科学贡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 7.
[2] 丁道衡. 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J]. 地质汇报, 1933(23): 53.
[3] 徐炳昶. 西游日记[M].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2: 21.
[4] 曾国安, 杨正魁. 包钢画册(1954-1984)[Z]. 包钢厂史办公室, 1984: 36, 62, 66, 80.
[5] 包钢史料选辑: 1~10辑合订本[G]. 包头钢铁公司厂史办公室, 1982(2): 23-27, 29.
[6] 姬志勇, 杨占峰. 白云鄂博铁矿志(1957-2006)[Z]. 包钢白云鄂博铁矿, 2007: 205, 714.
[7] 包钢志·第五编, 建设志(1927-1990)[Z].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 1993: 15, 24.
[8] 1953年5月15日协定第1号附件: 苏联帮助中国建设和改建的企业清单[Z]. 包头档案馆档案, 案卷号: 1-54-1554: 50, 263.
[9] 张宇. 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 218.
[10] 包钢志·第一编, 第十八编, 附录(1927-1990)[Z].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 1996: 98.
[11] 历史镜头中的包钢[Z]. 包钢(集团)公司办公厅, 2004.
[12] 金冲及. 朱德传(修订本)[M]. 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2000: 8-12, 827.
[13] 李福田. 见证包钢——包钢辉煌五十年丛书[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4: 3-12.
[14] 王树盛. 乌兰夫传[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289-310.
[15] 乌兰夫向王鹤寿和陶鲁茄的汇报[Z]. 包钢档案馆档案, 案卷号: 1-17-0243.
[16] 包钢志·大事记(1953-1990)[Z].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 1990: 28, 29.
[17]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尽工业长子之责圆民族复兴之梦——纪念包钢成立60周年[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14: 43.
[18] 袁木.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