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Vol. 23 Issue (1): 42-46
广西民族大学主办
0

文章信息

贺超海, 李晓岑
HE Chao-hai, LI Xiao-cen
试论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
On the Modern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 Ancient China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7, 23(1): 42-46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7, 23(1): 42-4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12-28
试论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
贺超海1, 李晓岑2     
1. 北京科技大学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南京 210044
摘要:振兴传统工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工艺特点的深入分析,认为传统工艺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它的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民族性、经济性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传统工艺在传播中国文化、创造有影响的中国文化产品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     二重性     文化强国    
On the Modern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 Ancient China
HE Chao-hai1, LI Xiao-cen2     
1.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83 China;
2.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Abstract: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has risen as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question. According to analyze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reflects the unity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it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practicability, artistic quality, interestingness, nationality, economy,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power,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c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reate an influential Chinese 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duality     cultural power    

中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深受中外各族人民的喜爱.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科学技术,在弘扬民族文化、开拓市场、扩大出口、促进经济等方面做出过重要的贡献.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将传统工艺的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新契机.

1 传统工艺的二重性

传统工艺是指源于生产实践,并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传承的,旨在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性生存问题的知识、技能、技艺和技巧.一般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并有完整工艺流程.其物质形态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包括实用品和艺术品两大类.传统工艺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它是审美情感和造物哲学的重要载体,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渊源.传统工艺的二重性互为表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传统工艺的第一特性是物质性,它是手工艺人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器物,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加工和制作而成.它是传统工艺的生命之本,离开了物质材料,工艺也就不复存在.由于材料主要来自于自然,处于材料的外形、品相、色泽、结构、强度、成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就导致了传统工艺的多样性.以刻石为例,虽然都是属于雕刻,但具体的工艺形式却非常丰富,仅统计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青田石雕、寿山石雕、扬州玉雕、岫岩玉雕、曲阳石雕等.而每一个雕刻技艺由于其石材的外形、品相、强度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雕刻技巧和雕刻产品,产生了相应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统.又由于传统工艺所具有的物质性,它们又以一定的形态存在于相应的环境之中,于是也具备了地域性的特征.

传统工艺的第二特性是精神性,主要表现为文化性与审美性两个方面.

文化性首先体现在手工艺人的劳动实践中.通过长期的学习与训练,手工艺人积累起对于材料与器物的丰富感受,他们将自己的观念、思想、智慧、灵感和技艺等抽象的内容融入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中,使得工艺品成为手工艺人精神外化的产物.而从社会角度看,中国传统工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杭间在《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中总结中国传统工艺的思想为:重己役物;致用利人;审曲面势;巧法造化;技以载道;文质彬彬.[1]这些思想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在传统工艺中间的具体体现,传统工艺所制造出来的各种器物至今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审美性主要表现在创作的过程和产品两个方面.拥有高超技艺的手工艺人,在熟练的操作过程中,手与心的高度融合,产生节奏感和美感,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审美意识,是生理快感与精神快感的同一,使身心一体,处于一种极度兴奋、高涨的审美快感中,这就是马克思说的:“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2]

而传统工艺创造出来的器物由于其造型、色彩、装饰图案、材料的质感甚至声音等,能够以感性的形式介入人的审美感官,给人以愉悦感.如宋代的钧瓷,其绚丽釉色玉润透彻、晶莹欲滴、青如蓝天,给人一种高远、幽静、悦目、舒心和旷达的审美体验.通过一件普通的瓷器、一件硬木家具,可以从中发现自然材质之美、技艺巧思之美、艺术形式之美、社会文化之美、人文理想之美……这些美的内容突出了传统工艺的现实意义与综合价值.也就是柳宗悦说的:“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的文化.”[3]9

传统工艺寄托着各民族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4],这是对传统工艺二重性结构化的解读.传统工艺的文化心理结构应该分为三层,最外层的是传统工艺中的器物,各种各样的器物是中国文化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说“中国结”、折扇、风筝、刺绣、陶瓷,无一不体现着中国的文化要素.一部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变迁史.中层是工匠与器物之间的沟通,主要通过技艺体现出来,这里既体现出人的自然属性也体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工匠在创造器物的时候,运用手和工具,对器物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达到得心应手的状态.技艺使得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分离被打破,“由技近道”达到人与技术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工匠通过各种技艺来创造出丰富的工艺产品,手工艺人遵循传统文化各种理念、规矩和美学意象进行创作.最内层是文化,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直接指导手工艺人的创作,可以说所有的工艺品都是中国文化外化出来的结果,也就是常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在农业社会中,传统工艺是人们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而在工业技术发达的后工业社会,传统工艺美术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在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中,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从不同的层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工艺文化,也是振兴中国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具体表现.

2 传统工艺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形式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国防前部长助理约瑟夫·奈 (Joseph Nye) 提出了“软实力 (soft power)”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约瑟夫·奈指出:“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这一理念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且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提升本国的“软实力”.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文化强国战略主要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的解放文化生产力.具体表现为能否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作品、文化产业能否位于世界前列、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在此之前,为了加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国家汉办创办了以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为理念的孔子学院.它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主要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从2004年韩国首尔成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到2015年9月,中国在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所孔子课堂,在传播中国文化上起到了重要作用.[5]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误解和敌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孔子学院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虽然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历来的政治立场,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观点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但这也反映出利用孔子学院这种单一的文化传播方式,难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传播中医药的热潮,中医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又一重要载体.中医的治疗思想是整体观、系统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与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疗理念非常吻合.中医治疗简单、形式多样.有中药、针灸、艾灸、拔罐、按摩、养生操等,能够起到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追捧,各国政府也纷纷承认中医药的科学性.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说明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已经受到国际认可.她在瑞典发表主题演讲时就说:“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她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无独有偶,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面,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夺金,菲尔普斯身上出现的迷之紫色圆圈,让世人看到了中医的魅力.

当今,在国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下,中国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造物历史,并作为表现中国文化的物质形态,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练,中国传统手工艺理应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

那么传统工艺是否能够真正作为实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呢?其实在历史上就曾有过非常成功的案例.在陶瓷发展史上,景德镇的青花瓷就曾作为中国瓷器乃至中国的代名词.青花瓷最初生产是在元代,但这种青花瓷最初并不是为中国人而设计的,而是为了当时的伊斯兰国家而生产的.元代丝绸之路的商贸非常繁荣,阿拉伯人到中国来购买商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瓷器.由于伊斯兰民族非常喜欢白底蓝花一类的物品,于是阿拉伯人把他们的蓝色颜料苏马利青送到了景德镇,让景德镇的工匠在白色的瓷器上面画出了蓝色的花样.这种风格的瓷器一经生产出来,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瓷器的美感,迅速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不仅大量出口,而且由于它雅俗共赏的魅力,成为当时最受大家欢迎的瓷器品种,并成为中国瓷器的一种象征.

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与繁荣,为当代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借鉴意义.景德镇在历史大变局到来之前,积极适应当时元朝与俄罗斯、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利用阿拉伯人尚蓝白色的民族喜好,以其创新的产品迎合了世界人民的需要,在相对简化的工艺优势和成本优势之下,把青花瓷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迅速走向横跨欧亚的广阔市场,从而牢牢把握住了历史机缘.

人们往往是从身边能够体验到的文化形式中去构建对于文化的认知,由于传统工艺的物质和精神二重性,在现实中间具体表现为实用性、艺术性、互动性、趣味性、民族性和经济性.由于不以单一的文化传播为主,这些特点使中国传统工艺能更加容易进入中外人民的生活之中.传统工艺创造的是可“触摸”的物质文明,易于让中外各族人民所接受.

实用性是传统工艺首要和最显著的功能,由于所有的传统工艺都是来自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实用性是传统所工艺的基础.各种营造技艺是为了让人们安居乐业,纺织与丝织技术是为了决绝人们防寒保暖和美观的问题,陶瓷是为了方便人们的饮用与储存,各种造纸工艺是为了书写绘画……每一个传统工艺,均源自与民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传统工艺的实用性是它最本原也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也就是日本柳宗悦所说的:“实用的工艺是最正宗的工艺”.[3]123

《考工记》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好的工艺品通过材质、造型、图案、制作的技巧以及文化寓意,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丰富的审美体验.不同于西方工艺品主要讲求的技术上面的精巧,中国传统工艺品更像是一件综合艺术品.一把简单的折扇,既要追求技术上的轻便,但更要折扇上的诗文字画给人以一种艺术上的体验.而且传统工艺的艺术形式,往往能够实现雅俗共赏.传统工艺品毕竟不是艺术品,它更加强调生活与艺术的结合,所以更加符合当代的审美体验,具有广泛的受众.

中国传统工艺还有一个特点是互动性,许多的传统工艺在设计与制作的环节,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完成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风筝为代表,风筝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同时它又是一个普通大众的娱乐活动.它融中国书法、绘画、手工技艺于一体,每个参与制作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相应的风筝,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而放风筝又是一个群体的游戏活动,众人参与和嬉戏其中,还能够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间体验与自然的交流的过程.如今在世界12个国家,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国际风筝节,参与人数达数百万,这也说明中国的风筝走向了世界.

互动性还导致趣味性,中国传统玩具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空竹等这些工艺品把智慧与游戏玩具结合起来,在提高玩具品位、开发思维智力具有独特的功能,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对于世界工艺品的重要贡献.不仅是传统玩具,传统工艺中的文玩核桃、葫芦 (手捻)、翡翠玉石 (配饰挂件)、紫砂壶、折扇,都具有把玩与欣赏的功能,有很强的趣味性.人们在把玩的过程中间达到健身、养生、修行的效果,也是中国“乐感文化”的体现.

传统工艺的民族性,是由于传统工艺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间,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间融入了大量的民族元素,使其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风韵,比如旗袍、苗绣、唐卡等等.民族性导致的是传统工艺品的多样性,这首先是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次也是由于传统工艺品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后工业社会商品的标准化与同一性,使人们产生了深度的审美疲劳,渴望不同的生活和体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多样化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由于传统工艺有以上的特点,使得传统工艺品能够较好的进入世界人们的生活之中.

由于传统工艺品凝结了人们的劳动,具有经济价值.传统工艺的经济性直接为生产性所决定,间接受实用性和艺术性所影响.经济作为是工艺和生产的基本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工艺品的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曾把传统工艺比作“石头加人工等于外汇”的行业,时至今日,传统工艺依然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在文化强国的战略指导下,单一的载体很难实现文化强国的目的.除了孔子学院和中医之外,传统工艺完全可以作为我国实现文化战略推广的第三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工艺是实现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形式.

3 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工艺

如何让中国传统工艺真正走向世界,并且产生真正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大传统工艺的品牌建设

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商品的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种类也极其丰富,商业产品进入到了新的时期.当商品经济从生产的时代向产品的时代,从而向营销的时代转化的大过程中,营销成为整个商品流通中的核心环节.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浦·科特勒曾提出的产品组合概念和促销组合、市场营销组合等原理,在产品组合的概念中,首次提出了核心产品的概念,指出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是解决客户和消费者的接受心理问题.进一步指出,概念与品牌将成为产品的核心价值.[6]比如LV包,它的形式产品是包,本质上与普通的包没有什么区别,而它的核心产品却是时尚与奢华,众多的女性消费者之所以青睐LV包,她们购买的真正目的是时尚与奢华这一精神要素.

当代商品不含概念已经几乎不可能,品牌就是概念的集中体现,品牌价值已成为商品的核心价值.在后工业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积极注入各种概念的要素,这符合世界上各族人们对于品牌的需求.中国传统工艺品作为中国最具文化品质的产品,天然具有各种概念,理应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品牌,也就是《传统工艺与中国品牌》一文中指出的:“通过CI战略的实施,大力进行传统工艺的‘品牌’革命,努打造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价值,将大大提升中国传统工艺的形象,使产品满足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中国传统工艺才能树起一个品牌大旗,以崭新的面貌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出自身的风采,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7]

3.2 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演变

传统工艺中一些传统的元素,往往会导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不能理解和接受,历史上因为文化观念上的不理解不认同而限制其传播与发展是常见的事情.清代宫廷西洋画画家郎世宁最初进入皇家画苑给康熙画人物画,虽然技艺高超,但康熙开始并不欣赏他的画,认为郎世宁的画虽然真实,但是没有更多的意境.所以最初郎世宁的油画并没有得到康熙的认可,这本质上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于是郎世宁根据康熙的喜好,努力地改变自己的绘画的技巧,融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出了新的绘画风格.虽然笔墨纸砚都是中国的,但是造型和比例以及透视的效果又体现出西方绘画的效果.这些改变得到了皇帝的认同,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工艺的发展从来是和社会的需求联系的.什么才是世界人们需要乃至追求的工艺产品?传统工艺向现代化演变,首先需要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在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手工艺家与艺术家、设计人员进行合作,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产品中间.在实现文化认同时,让人们更好的接受中国传统工艺,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在西方兴起的陶艺DIY,以“开动大脑,用你的双手去创造”为理念,强调手工制作与自我创造,为自我表现和沟通的工具.满足了现代都市生活人们对于自然物与自我创造的体验,让陶瓷制作这门传统工艺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技艺的革新与新技术的引进,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工艺产品的特色,但在尊重传统工艺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现代技术与理念与传统精湛技艺的有机结合.

3.3 相关的政策扶持

传统工艺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帮助与扶持.1949年以后,传统工艺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扶持.按照“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对传统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掘、恢复以及发展工作,组成了各种合作社,形成了“供、产、艺、销、学”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教育多元化的局面,培养了大量的专职人员.工艺品也大量的出口,换取了大量的外汇.20世纪90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兴起,国家积极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以传统工艺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国家保护的对象,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传统工艺在以上几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无一不是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才有长足的发展.那么当今在国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下,传统工艺无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需要更多的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

4 结语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传统工艺大国,传统工艺对于中国几千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在提倡传统工艺振兴的今天,将其技术内涵与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发现和弘扬中国的手工精神,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传统工艺理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传统工艺以其实用性、艺术性、互动性、趣味性、民族性、经济性的特点,使之能够成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另一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 杭间. 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M].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4.
[2] 米海伊尔·里夫希茨.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第1卷)[M]. 曹葆华,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248.
[3] 柳宗悦. 工艺文化[M]. 徐艺乙,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9.
[4] 李晓岑, 朱霞.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5]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江畅, 孙伟平, 等.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2014)[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331-358.
[6]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7] 李晓岑, 朱霞. 传统工艺与中国品牌[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2): 74–80.